刘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顶还平直得中方,肯作僧庵半夜床。 - “顶”指的是屋顶,而“平直”表明屋顶的形状是平直的。这里诗人在描述屋顶的形状,它应该平坦且方正。“方”表示方正,“中”表示中心,合起来就是说屋顶应该是方正的,而不是弯曲的。“肯作”则表达了一种不情愿的态度,诗人不愿意把屋顶建成这样。“僧庵半夜床”则是指僧人的住处,通常晚上需要安放床铺
【注释】十札:十封信。公比:与您相比。耽书:沉溺于读书。 【赏析】这是一首自谦诗,诗人在收到友人的来信后,即兴作诗以答谢,表现了诗人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的品质。 首句“十札新诗忽见投”,点出信来之快事,也表达了对来信内容的期待。第二句“笔端高兴不能休”,写接到新诗后的喜悦心情。三、四句“愿将筋力如公比,安得耽书到白头”,写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像景亮先生那样多读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即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都进行分析。考生解答时思路要开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概括和阐释,同时注意点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1) 题目“题半隐堂”,交代了题诗的场所。“堂”字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读书之所,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宴”就是聚会的意思;又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和石友 卜居无赖款郊扉,忽忽春还乐事微。 莫道身贫非是病,由来人瘦不知肥。 欢呼岂肯觞三爵,落魄谁如带十围。 富贵功名更谁是,且来同醉莫相违。 注释: 1. 卜居:选择定居的地方。无赖:指不守礼节。 2. 款:打开。郊扉:郊外的门户。 3. 忽忽:形容心情轻快愉快。 4. 身贫:身体贫穷。病:这里是指因贫困而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 5. 由来:自古以来。 6. 欢呼:大声喊叫,表示喜悦。樽酒
注释: 圆蒲与方竹,伴我守幽闲。圆蒲指的是圆形的蒲团,方竹指的是方形的竹子,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圆蒲和方竹都是禅意的象征,代表着作者想要追求的清静和闲适的生活。伴我守幽闲,意味着这些物品陪伴着我,让我能够守护住内心的宁静和闲适。 夜阑得禅趣,明月窥窗间。夜阑即夜晚将尽,指夜晚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半,此时是深夜时分。作者在这时得到了禅宗的乐趣,可能是因为他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感受到了禅宗的意境
【赏析】 此诗约作于大中二年(848年),诗人与友人曾存之相约游北园。诗中以“杜拾遗”自比,表明自己有诗才,又以韦曲小桃溪的风光来比拟园景,并描绘了北园的景色。最后两句写主人盛情招待,为诗人挥毫泼墨提供墨池。全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是一首描写北园风景和友情的作品。 【注释】 1. 主家:指北园的主人。韦曲:唐时韦氏聚居之地。小桃溪:指韦曲附近的小溪,两岸种满桃花,春末夏初,桃花盛开,故称小桃溪。
溪上高人称福吴, 一尊深喜共为娱。 步行可是困公子, 日晏不应骄灌夫。 纵履全胜驱下泽, 缓歌长欲听提壶。 行年八十心如水, 正觉公非嵇阮徒。 译文: 溪上高人称福吴,一尊深喜共为娱。 步履蹒跚可能是因公子之故,日已高暮不宜自骄。纵享胜利如驾驭骏马驰骋于原野,缓慢歌唱常伴提壶之乐。年逾八十心境如止水,深知公不是嵇康与阮籍之徒。 赏析: 溪上高人称福吴: 这句诗描绘了溪边高人对福气的称呼
惠山寺 从来未到山头寺,应在武陵深处藏。 汉水文人生自拙,香山居士兴何长。 四旁岛屿娟娟绿,万顷菰蒲靡靡香。 且醉尊中眼前物,瀛洲蓬岛两微茫。 注释: 注释: 1. 从来未到山头寺:指以前从没去过山头寺。山头寺:位于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为南朝梁诗人丘迟所建,后经唐人重修。 2. 应在武陵深处藏:应:当。在武陵(《桃花源记》故事发生地)深处藏:指隐逸山林。 3. 汉水文人自拙:汉水
【注释】: 孤洁偏因霜露成,春花无数不知名。 只应新沐弹冠客,要尔相宜一倍清。 译文: 玉簪花因为寒冷的天气而显得格外清丽,但人们却不知道它的名字。 只有那些刚洗过头的新沐着冠的人才会欣赏这种美丽,因为它更加清新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了玉簪花的特点之后,又以拟人的手法来描绘了玉簪花的品格,最后以“新沐冠客”作结,形象生动地写出玉簪花的清新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历历孤寒不可群,应缘聊寄梦中身。 无弦琴里本来曲,枯木岩前元自春。 注释: 历历:分明。指孤独寒冷。 聊寄:暂寄。 无弦琴:没有弦的琴。 本来曲:原来有乐曲。 枯木岩前:枯树岩石旁。 禅机:佛教禅宗的机锋、法要。这里指禅宗的道理或佛家的话头。 乡山更好莫归去,且伴蒲团夜坐人。 注释: 乡山:家乡的山水。 蒲团:僧尼坐禅时用的圆形草垫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