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山中宁久如,两日阙然或阔疏。
每怜身留只意往,何事子行令我居。
莫向山僧疑入定,但从溪友试观渔。
朝来新作几两屐,更待西原春雨馀。
游白云山次韵二首·其一
不到山中宁久如,两日阙然或阔疏。每怜身留只意往,何事子行令我居。莫向山僧疑入定,但从溪友试观渔。朝来新作几两屐,更待西原春雨馀。
注释:
- 不到山中宁久如:不到山中,表示没有到过山中;宁久如,表示很长时间未到。
- 两日阙然或阔疏:两天之间很宽泛,缺乏具体规划;阙然,缺失;阔疏,宽阔而松散。
- 每怜身留只意往:每,常常;怜,怜悯;身留,身体留在;只意往,只是有意愿前往。
- 何事子行令我居:何事,为什么;子行,儿子行走;令我居,让我居住在这里。
- 莫向山僧疑入定:莫,不要;向,面对;山僧,指山上的僧人;疑入定,怀疑进入禅定。
- 但从溪友试观渔:但,仅仅;从,跟随;溪友,指在山中的溪流旁的朋友;试观渔,尝试观察捕鱼。
- 朝来新作几两屐:朝来,早晨;新作,新做的;几两屐,几双木屐。
- 更待西原春雨余:更,更加;待,等待;西原,指西边的原野;春雨余,春天的雨水之后。
赏析:
刘跂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其作品《游白云山次韵二首·其一》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自由。
“不到山中宁久如”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宁静生活的决心。这里,“不到山中”意味着诗人从未真正踏入过山中,而“宁久如”则表达了他渴望长时间停留在那里的愿望。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两日阙然或阔疏”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这里的“阙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遗憾的心情。而“或阔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缺乏充实感的无奈。这种感慨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时间观念的变化。
“每怜身留只意往”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里的“身留”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其中,但内心却始终牵挂着其他的事物。而“只意往”则表明了他心中有一个难以割舍的目标或愿望。这种情感的纠结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何事子行令我居”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反思。这里的“何事”可以理解为“为什么”,而“令吾居”则表达了诗人被某种力量牵引或影响,无法自由行动。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困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宋诗的特色,也展示了诗人作为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游白云山次韵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