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伦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沉波:指月色在湖中映出的景象。萋萋草:指草木丛生。泣露:像眼泪一样晶莹透亮。良哉:好极了。观世音:即观音菩萨,佛教中的救苦救难的菩萨,因能“观”听众生之苦难,故名观世音。转身句:意谓观音菩萨不转世为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观音菩萨的诗,全诗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将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一句:“皎皎月沉波”,写月光下波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注释】 ①偈:梵语偈陀的音译,即韵文。颂:佛教经文中的赞歌、赞词。偈颂:用韵文形式写的佛经赞词。②九十日一夏:谓夏至前后九旬为一个节气周期。③“拶”同“掐”,意为挤压。④末梢头:指事物的极点或终点。⑤好说话:指事情容易解决。⑥长爪梵志注九经:长爪梵志即长爪梵志王,是古印度的一位国王;注九经是指他注解了《九章》,即《九章算术》。⑦瞎眼波斯书八卦:指盲人读易,不识其卦义。⑧“三寸舌”指文人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1. 朝向廛中游 - 廛中:古代市井的意思。廛指的是古代的街坊,游意味着闲逛或者漫步。 2. 暮打市里过 - 暮:傍晚的时候。打市里过:在市场里徘徊。 3. 滞货卖不行 - 滞货:积压的货物。卖不行:无法卖出去。 4. 赖是肚皮大 - 赖:依赖。肚皮大:形容人的肚子很大,比喻人有福气,能够养活很多人。 译文 在繁忙的市集里闲逛,黄昏时分在街头晃悠
【注释】 觉而动,照而寂。 觉:觉醒。动:活动。照:映照。寂:静寂。 圆通触处露全身 ——圆通:指佛家所讲的“圆相”,即圆满无碍之相。触处:到处。 全身:全部身相。 依旧脚跟浮逼逼 ——依旧:仍然。脚跟:指脚底,比喻人的根基
【注】崇德圆老请赞:崇,高也;德,道也;圆,圆满也;老,长也;请,求也;赞,颂也。 无圆位中,一毫难状。 在没有位置的中间,一丝一毫都难以描述。 于第二门,有个模样。 在第二个门,有个样子。 长安城里卓红旗,雁荡峰头翻白浪。 长安城里飘扬着红旗,雁荡山头翻滚着白浪。 更要不睹是籍没一切人家财,犹要算白帐。 更不要说那些被没收了一切财产的人,还要算白帐。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
【注释】 ①云收幽谷静:云彩消散,山谷也变得安静。②雨歇幽涧鸣:雨停后,幽深的山涧传来阵阵鸟鸣声。③风暖幽鸟语:和煦的春风使幽深的鸟儿鸣叫起来。④日融幽草青:温暖的阳光使幽深的野草显得翠绿。⑤二祖:指达摩、慧可两位禅宗祖师。⑥截断一手臂:达摩为弘扬佛法,将手指削去一半以示断绝与外世的联系,象征自己断绝一切烦恼而修禅。⑦归宗不会:慧可为了学习达摩所传的禅法,在少林寺前挖坑自尽。⑧二祖不知
【注释】 赵老七斤衫,提来用恰好。若更问如何,且去青州讨。 赵老:指唐代诗人赵嘏,字承祐,一说字文蔚,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年间,官至监察御史,为“大中文章十哲”之一。七斤衫:指赵嘏的《赠友人》诗中有“七斤衫袖舞春风”之句,故此处以“七斤衫”代指赵嘏。青州:唐时为州治所在,故址在山东省青州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一袭七斤衫衣被风吹动的轻盈飘逸的景象。首句“赵老七斤衫”,点明题旨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其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客的不满和自己的无奈。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草舍柴门僻更幽,何期过客也经由。 - 草舍(简陋的房屋):指作者居住的地方非常简陋、偏僻。 - 柴门:用木头或竹片搭建的门,常用于农村或小户人家。 - 僻更幽:更加僻静、隐蔽,意味着这里很少有人来往。 - 何期:没想到,意想不到。 - 过客:经过此地的人。 - 经由:路过。 2. 蒿汤备礼不知愧
【注释】: 烟迷岸树,水没汀沙。 渡头拨动钓舟,野鸭翩然飞过。 “偈颂”是佛教用语,即佛经中的韵文,用来诵读佛典。“偈”意为“诗”,所以“偈颂”就是诵诗的意思。本诗的译文如下: 烟雾笼罩着江岸边的树木,水面淹没了沙滩上的芦苇。 渡口传来船夫的歌声,野鸭翩翩地飞过江面。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光图,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
【注释】狗走抖擞口:狗跑起来,嘴巴张得很大;猴愁搂搜头:猴子抱着树头愁苦。瑞岩门外水:瑞岩寺外的河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狗和猴是诗人所要吟咏的两种动物,狗在奔跑时嘴张得大大的,猴在抱树时手搂着头部,它们的动作都十分夸张,而瑞岩寺外的水却一直向东流去。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这两种动物,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它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