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伦
【注释】 偈颂八十五首 其七十四: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山中各种生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景。 峰头异角灵毛:山峰的顶部生长着不同的草木。 涧底锦鳞赪尾:山涧里生活着五色斑斓的鱼儿,它们的尾巴呈红色。 性命一条:每个生灵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命运。 山僧手里:指山中的僧人。 放开线路:放开束缚它们的绳索,让它们自然生活。 自驰自骤:自己奔驰。 自飞自鸣:自己飞翔。 自泳自游:自己游泳。 自潜自跃
烟横大野,雁篆长空。 玉露滴开八枝九枝黄菊,金风剪下三片两片丹枫。 吾家生涯,虽然冷淡,取之无禁,用之无穷。 注释: - 烟横大野:烟雾弥漫在广阔的田野上。 - 雁篆长空: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轨迹如同篆刻一般。 - 玉露滴开:晶莹的露珠如同玉石一样珍贵。 - 八枝九枝黄菊:形容菊花繁多,犹如八枝或九枝。 - 金风剪下:秋风如同一把剪刀,剪去了树上的叶子。 - 丹枫:红枫叶。 - 吾家生涯
【注释】辊雪峰毬:雪峰山的球。打禾山鼓:打禾山的锣鼓。露柱灯笼:寺庙里的蜡烛。引得老丰干,倒跨南山虎:引来了古时的老和尚丰干,倒骑着一头老虎。圣人作,万物睹:圣人出现,万物都看到了。 【赏析】 此偈颂以雪峰毬、打禾山鼓、露柱灯笼为喻,写佛事活动,表现了佛教徒在宗教活动中的虔诚和欢乐。“引得老丰干,倒跨南山虎”,形象地描绘出老和尚丰干的憨态。“圣人作,万物睹”
注释:在将军的命令下,旗帜突然闪动,胡人的骑兵纷纷停下了脚步。即使有那些突然骁勇善战的人,也不明白自己的身已陷于重围之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斗的场景。首句"将军令下闪旌旗",描述的是战斗开始时,将军发出命令,瞬间战场上的旌旗闪动,预示着一场激战即将展开。第二句"胡骑纷纷顿失威",描绘的是胡人骑兵看到这种情形,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和信心,变得慌乱起来。第三句"纵有突然骁骤者
【注释】 一自:自从。休戈:停止战争。见太平:见到太平世界。仙去:成仙而去。跨龙:骑龙升天。彩霞轻:指神仙乘云驾雾,轻飘而去。感恩:感激恩泽。西湖水:杭州的西湖。夜夜清波蘸月明:夜夜都有清澈的湖水映照着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太平盛世、歌颂西湖风光的偈子诗。全诗以西湖美景来表达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之情。前四句赞美了太平盛世的到来,后三句赞美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1. 足不履地,头不顶天: 这句表达了一种超然脱俗、不受世俗束缚的境界。"足不履地"意味着完全自由,不受地心引力的限制;"头不顶天"则表示超越常规,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2. 才识双涧,便见双泉: “才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才华和见识,而“双涧”和“双泉”则象征性地表示智慧和理解的源泉,如同两条小溪汇成一股清泉,象征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人们能够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3.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经文,主要讲述了修行的过程和方法。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正朝握拂,扫荡窠窟。 - “正朝”可能指的是早晨或者正式的时间,“握拂”可能是在描述用手拿着拂子或者类似的工具。 - “扫荡窠窟”可能是在描述清除或者清理某个地方或者问题。 - 整体来看,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和尚或者修行者早晨开始修行,清除内心的困扰或者问题。 2. 左拣牛溲,右选马勃。 - “牛溲”是指牛屎
【注释】 偈颂:佛教语,指佛家经文的赞颂、颂扬。 窦八:姓窦名八的人。 抽身:摆脱困境,摆脱嫌疑。 败赃:败露贪污受贿的事实。 偷儿:小偷小摸的人。 曲为巧遮藏:用巧妙的办法掩盖。 一家:一个家庭。 著贼:有盗窃行为的人。 犹:还是。 闲事:没有发生的事或者无关紧要的事。 搅断:搅乱。 平人:普通人。 几肚肠:多少肠子。形容人的多心或多虑。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姓窦的人因贪污受贿被揭发
释义:珍珠璀璨,对着人们倾吐着光芒,那是多年鱼眼的精华。 抛撒满前却收不上,粪箕扫帚乱纵横。 注释:明珠(比喻珍贵的事物)璨璨(光彩照人的样子),指明珠对人们的光芒四射;是甚多年(很多年了),多代传承下来的;鱼眼睛(比喻珍珠):鱼的眼睛能看见东西,这里比喻珍珠的价值;抛撒(扔掷),指把珍珠扔出去;收不上(收不回来),指无法收回;粪箕(ji ji,用竹片或柳条等做的扫除废物的器具);扫帚(sǎo
“德山低头,夹山点头。俱胝竖起手指头,玄沙𡎺破脚指头,都来不出山僧拄杖头。” 这句诗的释义如下: - 德山和夹山:德山和夹山可能是两位禅宗高僧的名字,在这里代表了禅宗的两种修行态度。 - 俱胝(jù dī):俱胝是一种手印,代表禅修时的手势。 - 手指头、脚指头:这些词汇可能指的是特定的禅修动作或象征意义。 - 一叶落,天下秋: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用以比喻事物的变迁和季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