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嵎
潘氏梅所种梅营数椽,四壁但萧然。 清带山林气,香来笔砚边。 云深天向晚,人立鹤趋前。 余亦岁寒者,相从恰暮年。 注释:潘氏的梅园里栽种着几株梅花树,四周的墙壁显得空荡荡。梅花散发着清新的山野气息,香气飘来,伴随着笔墨的气息。天空中的云层越来越浓密,天色也渐渐变得暗淡起来,我独自站在梅树下,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鹤正向我飞来。我也像这梅树一样,是一株耐寒的植物,愿意与你一同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古代诗文的综合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居然真乐地”,是作者对郑菊山的赞美;“跬步亦徜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大器何曾局”,“修程未易量”两句诗,既赞美了友人的高远志向,又勉励他应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中天应躔象”,表明诗人与友人志同道合,心向往之。“万斛泉源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希望
【注释】 王九山挽诗:指诗人对朋友的悼念。王九山,指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王之涣(字季凌)的儿子王绩(字无功)。 衲子:出家人,佛教僧侣。 休官疏:即辞官的奏文。 片云:一片云彩。 寒月:清冷的月光。万松:形容高大挺拔的松树。 为鬼还应别:死后做鬼,还要分别。 平生有善因:一生中积下了善的因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唁诗。作者在吊唁友人的同时,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联“修行过衲子,蔬饭几昏晨
定庵远山主 注释: - 定庵:作者自号或别号,这里指他居住的地方。 - 远山:形容山势高远,景色优美。 - 主:这里指作者自己。 译文: 我居住在遥远的深山之中,过着清静的生活。 修持功德圆满,不落入世俗的尘埃。 龙象西天深邃,杉松卵塔新。 腊月到来时同辈尽散,敛起薄衣小师贫。 生灭之理无二致,交深独自怆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作者隐居生活和修行境界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注释】 《佺上人游方》: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首二句写上人出游的情事,三、四句写游程之远,五、六句写山居生活。后三句写山林之景,末句点出主题,是诗人观照自己的心境。 “燕鸿”: 指大雁。大雁南飞北归,比喻人事变迁。这里指作者自己。 “萧索”: 萧条冷落,凄凉冷清。这里形容此时的心情。 “杖锡”: 指拿着拐杖。 “何寺”: 什么寺庙。 “风霜别故林”: 此句意为:在风霜中告别了故居。
素上人游方 山深不可见,一锡又云飞。 梵译通方语,林霜点衲衣。 神闲生境寂,思苦入吟微。 寒月空相照,何人夜扣扉。 注释: - 素上人游方:素上人是指一位僧人,游方则是指出家人四处行走,寻求佛法的修行方式。 - 山深不可见:形容山路太陡峭,难以攀登,因此看不到山顶。 - 一锡又云飞:指僧徒手持锡杖,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行走,宛如飞翔一般。 - 梵译通方语:梵文是佛教的语言,通过翻译
注释: 1. 松风隆首座住云际禅院:在松风中,高僧坐在云层之上的寺里。 2. 山门开望海:山门打开,可以看见大海。 3. 钟鼓动鱼龙:寺庙里的钟声响起,惊动了水中的鱼和龙。 4. 人具慈悲相:这个人有着慈悲的心。 5. 秋生寂寞容:秋天到来,显得更加孤寂。 6. 随身唯一钵,留偈别双松:他带着唯一的碗(饭食),留给双松树(赠与)的诗。 7. 后夜桥西月,支筇失所从:后半夜时,桥西边的月亮升起
【注释】 项大著:唐代诗人,名不详。挽诗:悼念亡故者之作。 力陈:极力陈述(自己的)情况,多用于自谦之词。归老:回到故乡养老。疏:奏章。自尽:即“自荐”,指自己推荐自己任官。读书年:即“读易年”,指从二十岁起至四十岁止共二十年的时间。 秘府:皇帝的藏书处,此处指代帝王。神游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浮荣:浮华虚妄的荣华富贵。梦觉前:指醒来之后,已如梦中一般。世间真不死:世间的人确实没有死亡
春半(春) 春半数风雨,水村增晓寒。 不辞蓑笠重,自觉起居安。 隔雾山疑失,占晴础未干。 可怜桃与李,无语受摧残。 注释: 1. 春半数风雨:春天一半的时间里,风雨交加。 2. 水村:指水边的村庄。 3. 不辞:不顾,不以为忧。 4. 蓑笠:用草或麻制成的雨衣。 5. 自觉:自己觉得。 6. 础:古代房屋下垫着的石墩子,用来支撑屋顶。这里借指雨后积水的石头。 7. 占晴:预示晴朗天气。 8.
春晴泛湖 平湖新涨绿,沙觜净涵波。 芳草思无际,春风情最多。 移舟动山影,止乐听渔歌。 得意唯鸿鹄,高飞避网罗。 注释: - 平湖新涨绿:形容湖水因春天的降雨而变得清澈见底,呈现出一片碧绿色。 - 沙觜净涵波:指沙滩上的水洼被春雨洗净,波光粼粼,映照着周围的景色。 - 芳草思无际:表达对春天的美景无限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 春风情最多:春风是春天的象征,它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给人带来无尽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