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海
诗句输出: ``` 永夜青灯照独吟,萧萧风雨遍山林。 十年如此倦游客,只恐梅花识此心。 ``` 译文输出: 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点亮了一盏油灯,独自吟诗作赋,窗外的风雨声似乎在为我的孤寂和苦闷伴奏。已经过去十年了,我一直在异乡漂泊,像一名疲惫的游客,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温暖的家中。此刻,我不禁担忧这满园的梅花是否能理解我的心,它们是否能感受到我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注释输出: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题干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所以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 秋天的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秋风阵阵吹过落叶纷纷。江湖之上谁人能体会这寂寞的情怀?大雁排成一行向南飞去。太白山中有个老朋友啊! 注释: ①怀同小野
【注释】 辛亥:指辛亥年(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夏:夏季,这里指初夏时节。五月:指农历的五月初。山窗:指山中的窗户。拥绿阴:环绕着绿树。“拥”是环绕。绿阴:绿树的浓荫。瘦人闲枕断弦琴:形容一个身材瘦小的人在悠闲地躺着。瘦人:指身材瘦弱的人。闲枕:闲卧,闲躺。断弦琴:已经断了弦的琴,比喻心情抑郁、烦闷或失去欢乐的人的心情。“断弦”在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情郁闷、烦闷,无法抒发情感
【注释】 天竺:山名。 寂寂:静悄悄的,没有声响。 苍苍:草木茂盛貌。 夜静:夜深。 泉声到石房:泉水的声音传到石头房子里面。 淡月:淡淡的月光。 梦醒:从睡梦中醒来。 枕边:在枕头旁边。 闻得:闻到。 野梅香:山野中梅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色的诗。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天竺山上冬天的景象:白云悠悠,树木苍翠;深夜里,泉水潺潺地流到石房;月亮很亮,照进窗户
注释: 雁云、蛩雨:指秋天的天气。 异乡秋:指在外地,即云南。 君家水石幽:你的家有美丽的山水景色。 时节飘零:时运不济,到处漂泊。 路歧南北,使人愁:因为要往南北两方走,所以使人感到忧愁。 赏析: 此为送别诗,描写了离别时的伤感心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情。 “雁云”两句,写景,以雁云、秋蛩、雨声来烘托作者的离情别绪,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异乡”点明离别之地点
【注释】 天姥道中:指从天台山到五泄的路上。天姥,即天台山。 春风陌上野花香:春天的风中夹杂着路边野花的香气。陌上,田畔路上。 目送北归鸿雁行:望着一群大雁向北飞去的身影。 百里青山行不尽:形容山路很长,走不完。行,行走。 隔烟啼鸟又斜阳:隔着烟雾中的鸟儿叫声与落日的余辉相映成趣。隔,隔着;又,又;又,再次。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的诗。诗人沿着一条通往天台山的小径,一路欣赏着沿途的自然美景
注释: 1. 别白云养恬斋:告别白云养恬斋,即离开养恬斋。 2. 扁舟去看沃洲梅:乘着船去观赏沃洲的梅花。扁舟:小船。沃洲:地名。 3. 门锁寒云径锁苔:门前的小路被冷云封锁,长满青苔。锁:用栅栏或篱笆围起来。 4. 只待百花都谢了:等到百花凋零时。 5. 清和时节我归来:在清和的季节里我回来。清和:天气晴朗温暖、空气清新和煦
【注释】 客吟:客人在野外的旅馆中吟唱。 花落花开春自迷:春天,花儿开花与凋谢是自然规律,但人却常常被春天的景色所迷惑。 白云流水客东西:指诗人行踪不定,像白云一样飘荡,像流水一样东流西走,形容漂泊流浪。 独眠野店无灯火:诗人独自在野外的旅馆里过夜,四周一片寂静,没有灯光照明。 雨湿黄昏杜宇啼:黄昏时,杜鹃鸟叫声凄厉,好像在叫唤:“不如归去!”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注释: - 寄南山简行古: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诗。 - 涧畔:山涧边,这里指的是山涧旁的梅花。 - 梅花似杏红:形容梅花的颜色像杏花一样红艳。 - 思君日日对春风:意思是每天看着春风,心里都在想念你。 - 扁舟甚欲来相访:意思是我很想乘扁舟来访你。 - 闻道身长在定中:听到说你已经成仙了,正在定中(即指已经去世或已离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诗
江边。江雨随风打客身,江雨随风打湿了行人的衣物。鼕鼕津鼓祭潮神,咚咚的战鼓声是祭祀潮神的仪式。帆来帆去朝还暮,船帆来时帆去时,白天或夜晚都在来回奔波。老尽东西南北人,人们被风吹到东边或西边,最终都变得年迈。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边渔民生活状态的诗。首句写“江上”二字,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烟雨迷离的境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次句写渔民祭潮神的场景。“鼕鼕津鼓”写出了战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