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诗句:着时人显衫还隐,不着人亡衫却存。 译文:穿着时显得显赫的衬衫仍然隐藏,不穿的时候即使消失了也仍然存在。这里表达的是,真正的智慧和品德是内敛的,就像隐形的衬衫一样,不会因为表面的消失而消失。 赏析:此诗通过对比显与隐、明与暗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一种深邃的人生观念。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生哲理融入到自然现象之中,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同时,诗人对于“显”与“隐”
和无在木蛇歌 小小的蛇儿大大身,曾吞众象空巴陵。 归蟠故山骨欲槁,混入草木人更征。 瞎屡生,甚手脚,不善提持休捉摸。 枯木形骸似等闲,触著伤人毒无药。 寿昌师,怜老病,远远遣来相问讯。 拟欲庵头伴老夫,预忧十月霜风劲。 著把火,津送渠,依旧令教侍坐隅。 重告之曰,蛇乎蛇乎,当如云门应机忽突出,莫学严阳到老安其庐。 【注释】: ①“小小”二句:形容蛇大而能吞象。 ②“归蟠”二句:指蛇回到山林里。
从生至老只这汉,历历孤明没形段。 虽无形段却淆讹,要是红炉千万煅。 如今何处是红炉,两浙江南试行看。 空生老矣浑不知,栽松只在寒岩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首句“从生至老只这汉”意味着从出生到老年,人生就像一根普通的汉(线),简单而平凡。第二句“历历孤明没形段”则描绘了人生的孤独和迷茫,尽管有明确的目标或理想,但最终都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
诗句释义:一物全无尽力担,相逢江北又江南。 译文: 我身上一无所有,只能尽力承担重担, 在江北相遇后又到了江南。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对比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寿昌可师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一物全无尽力担”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重压时的无奈与坚韧,而“相逢江北又江南”则揭示了两人虽相隔千里,却始终心心相印的情感纽带。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注释】 执:持,把握;金刚:佛教语,指坚固不可破坏。安法界:使佛法安定在法界之内。塑:塑像,即造像。坏:毁坏;一念:即一个念头;成就:完成、建立。王:首领、主宰。魔尘:佛的光明。尘:尘埃。门外:佛门之外的世界。人趋:人们纷纷前来。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的颂诗。金刚是坚不可摧的东西,比喻佛法无边无际,无所不在,无所不包。这首诗以金刚喻佛,赞颂佛的威力
注释:普贤菩萨穿着的象王裤,妙德长拖师子衫。 让寿昌去当和尚,一个也不答应。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在山中赏景品茗的诗。诗人以山中景色为画,以骨董羹为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诗句释义: 1. 诗人说尽山中佳,一原春色秦人家。 - 关键词:诗人、山中、秦人家 - 解释:诗人在此描述了自己在山中欣赏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秦人家指的是秦地的人家,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也可能是泛指山中的某个地方。 2. 松自宫商竹自羽,空明楼观溪明霞
注释: 上天既雨晴亦佳,黄云满垄金满家。 政须与子加餐饭,何苦预人三咽霞。 今年明年吾自老,十日五日梅当花。 岂无诗力禦强敌,已作睡魔闻酽茶。 赏析: 第一句“上天既雨晴亦佳”,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慨。他认为,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应该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 第二句“黄云满垄金满家”,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画面。农民们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注释: 我行走在台雁的中途,一年两到安公庐休息。 我不知道过去的人离这里很远,只看到水石清空而幽静。 我过去常读到有关“有则语”,就是悬水声潇潇地日夜不停。 道士似乎要暗投明,所以立此亭取名为听雨。 客人像镜子般清澈而更痴情,入流截流谁人知晓。 希望您竹林门扉且常常开启,我有时兴发来没有时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春,诗人在江西任上时
送湖州觉化主 佛子你明白这个世界就像大海一样,里面有许多宝藏。 在这个大海里,无论是凡人还是圣人,都离不开这个“宝藏”。 有的人贪婪地追求这些宝藏,结果却因为吝啬而变得孤苦; 而有的人则因为过于慷慨而失去了自我。 这些人都在追求着什么?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宝藏”。 作为佛子,你应该走入这个世界,向人们展示真理,让人们自己觉悟。 追求真理是没有根本的,只有当你放下执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