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颂古 其四 藏身北斗道弥昌,三脚虾蟆着锦裆。 多少病猫餐死鼠,日中抬首眼无光。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分析与解释: 1. 藏身北斗道弥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某人隐藏在北斗星的位置上,意思是他/她非常隐秘或者深藏不露。"北斗道"指的是天上的北斗星,而“弥昌”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示此人隐藏得非常深,以至于几乎无人察觉。 2. 三脚虾蟆着锦裆: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形象
这首诗是佛教中的颂古,其大意是赞美佛性,认为万物都有佛性。 1. 戳瞎大地众生眼:戳瞎大地众生眼,比喻一切众生都被佛性所覆盖。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无论善恶、美丑,都具有佛性。这里的“眼”指的是众生的心灵,佛性是众生心灵的光明,能够照亮众生的心灵。 2. 夺其一切资生物:夺其一切资生物,意味着佛性能够消除一切烦恼和痛苦。佛性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源头,也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归宿。通过修行佛性
这首诗的大意是叶居士给我一件褐色的直裰,这件直裰的质量比七斤布衫还要差,天冷时我穿着它感到困难。天寒雪落时我披着它,日暖时我脱下它。最后发现是观音菩萨给我的,我感到惭愧。 注释: - 叶居士施直裰求颂:叶居士给我直裰(一种衣服)。 - 广南叶顺居士:广南(地名),叶顺居士(人名)。 - 施我褐紬直裰:给我褐色的直裰。 - 比之七斤布衫,这个犹难提掇:比作七斤布衫,这个还难以提起。 -
【释义】 杖林山,在湖南衡阳市东南。祝融峰,山名,在衡阳县南二十里。月出,指月亮从东方升起。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衡阳县令时,颂赞了祝融峰顶的云海奇观。 “杖林山下竹筋鞭”,写山峰高耸入云,犹如撑天之竹,直插云霄;“六月行人口吐烟”形容云气缭绕,如人吐气。 “曾在祝融峰顶见”二句,点明所咏之物,乃祝融峰顶之景。“十分”,即“十分之一”,极言其多。“月出在平田”,谓月亮升出平田,照彻云海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杖藜山下竹筋鞭,生长由来古佛先。 一击眼光才定动,又随烟雨过秦川。 注释:用拄着的手杖去杖藜山,山中竹子的纹理像鞭子一样,这种竹子生长得特别早,自古以来就比别的竹子更早成材。我用手杖敲打一下,眼睛马上就能看到竹纹,这说明竹的生长非常迅速。竹的纹理就像古代佛教徒用的杖,所以叫竹筋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杖藜山竹子的生长情况,以及作者在山中所见的景象。竹子的生长速度之快
野鸭羽翼能几长,马师眼孔些子大。 从他飞去拟何之,须待拽回遭笑怪。 注释:野鸭的翅膀能够飞行多远呢?马师的眼睛又有多大啊。 它们自由飞翔时,你想让它去哪里呢?等到被拉回来时,恐怕会让人笑掉大牙
注释: 百本书不如回家一趟,千次听闻不如当面一见。 既然已经回家见到了亲人,又何必去苦苦追寻那些虚名呢? 解道:如果能够理解并实践道德,那么山上的寺庙也就不需要佛殿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赠别》中的一句。全诗共八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百书不如一归家”,意指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不如回家见亲人。这里的“百书”和“一归家”形成了对比,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注释:梁魏的山河原本是太平的,无端地容留了这老狐狸精。 九年的皮骨已经分张殆尽,空棺一只让人更加相信谎言。 赏析: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颂古这一狐精,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感受。诗中用“梁魏”指代当时的政治局面,认为其本已太平,但因为有了老狐狸精的干扰,才导致了混乱。诗人以“只履空棺更诳人”来比喻颂古之狐精的行为,既表达了对其行为的鄙视和愤慨,也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人心不古的社会现状
注释: 颂古 其十五:颂,歌颂、赞美之意;古,古体诗。 一等作野狐,堂堂大丈夫:一等,指地位低下的文人;野狐,比喻没有学问的人;堂堂大丈夫,指有志之士。 徐行青草岸,踏破洞庭湖:徐行,缓慢行走;青草岸,指绿色的草地;踏破洞庭湖,指在洞庭湖畔行走,形容走得很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上一些无才无能、妄自尊大的文人的讽刺。首句“一等作野狐,堂堂大丈夫”就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注释:颂扬古代的宗师,他们都是遵守宗法的大德,鲁国的祖先也给予了极大的关爱。虽然璞玉和浑金都有其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不相符。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古代宗师们对宗法的尊重和遵守,以及他们对于璞玉和浑金价值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实际应用与理论价值之间的差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