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注释】 1. 颂古:指咏叹古代事物。 2. 其十五:这是第十五章。 3. 桃花:这里指盛开的桃花,即《古诗十九首》中的“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的“桃”。 4. 春暖:春天的阳光温暖。 5. 尽情:尽兴,尽情地。 6. 一见无疑:一见到就毫无疑问,非常肯定。 7. 颇俊(jùn)哉:很是俊美啊。 8. 不是:不是的意思。 9. 钓鱼船上客:指诗人在垂钓时,有位客人在场。 10. 把手:拉手
【注释】颂古:佛教用语,指颂扬佛经中的典故。 西来密意庭前柏,有语无语徒分拆。 西来:佛教用语,指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经典和教义。 庭前柏:庭院里栽种的柏树。 有语无语,徒分拆:有的话要说,有的话不能说。 若是道人但举来,只么守株无了日。 若是:如果。 道人:佛教僧侣或信徒。 但举来:只是说一说。 只么:那么。 守株(zhū):原意是守在树根旁,希望撞上飞来的兔子,比喻指望偶然的好运,不劳而获。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颂古 其十三 古人悟处今人眼,善巧休为眼画眉。 不见马头人厮扑,一拳打倒只临时。 逐句翻译: 1. “古人悟处今人眼,善巧休为眼画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的智慧和领悟是现代人所不具备的,因此不要试图用巧妙的方法去装饰自己的眼睛。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外在装饰,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智慧。 2. “不见马头人厮扑,一拳打倒只临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盲人当然也有眼,铁牛的整个身体也没有骨头。不信的话你可以向桃花询问,就可以看到灵云败阙的景象了。 赏析:这首诗以比喻和疑问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首句“盲人端的有眼”,运用了“盲人”这个意象,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处黑暗之中,但依然能够洞察一切,这体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接着,“铁牛通身无骨”,则巧妙地将“铁牛”比作坚硬的铁块
下面是对《颂古·其三》中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1. 庐陵米价忽相酬: - 关键词:庐陵、米价、忽相酬 - 注释:庐陵,指江西吉安地区,这里用来象征某个地方。米价,指的是粮食的价格。忽相酬,意为忽然之间相互补偿或回应。 - 译文:《颂古·其三》中的这句诗表达了在某个地方(庐陵)的粮食价格突然间变得相对合理或被回应的情况。 2. 巨宋山河四百州: - 关键词:巨宋、山河、四百州 - 注释:巨宋
【注释】 颂古 其七:颂古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之一。其七,即《赵州老倒一禅和》。赵州,指赵县(今河北省赵县),在今河北省赵县城南,唐时属定州。老倒一禅和,指禅宗二祖僧璨,人称“赵州老”。勘破台山个老婆,指禅宗三祖僧璨,人称“马祖”。笑倒石门庵内客,指禅宗四祖道信,住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石门山。济水,指济源河、济渎河。一条济水过新罗,即济水流经新罗县。 【译文】
【注释】 颂古:本篇为咏史,以歌颂前代的贤臣。 其十二:指《旧唐书·李百药传》中的赞语:“若使百龄有道,则可与日月齐明;如无师子之姿,终是面皮自大。” 十智同真验作家:十位智者都像真正的作者一样,他们的智慧是真实的、可靠的。 中毫忽不容差:其中没有一点差错。 若无师子翻身句:如果像“师子”那样能翻转身体,那么就会露出自己的尾巴。比喻有才能而不显露的人,一旦显露出来,就会被人识破。 现在徒将面自夸
【注释】: 不是幡(fān)兮不是风,毒蛇卧在酒杯中。 颂古第十首 幡:旗子。 不是幡兮不是风,毒蛇卧在酒杯中。 不是旗帜啊,也不是风,毒蛇卧在酒杯中。 寒山抚掌丰干笑,万里鸿沟属沛公。 寒山:指张良。抚掌:拍手而笑。属(zhǔ):属于。 译文: 不是旗帜啊,也不是风,毒蛇卧在酒杯中。张良拊掌大笑,万里鸿沟归属刘邦。 赏析: 《颂古十首》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组诗作品,共有十首,每首都以颂扬古人为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其原文如下: 《颂古》其二十 泥人煅就九转丹,石女一吃乘飞鸾。 天门九重弹指间,再拜天帝除天官。 瓜期既及风驭还,海变桑田知几番。 又寻东山访平安,去时与偈墨未干。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泥人煅就九转丹: - 泥人:指的是泥塑的人形像。 - 煅(duan)就:炼化、制成的意思。 - 九转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高级仙丹,传说服食后可以长生不老。 2
注释:这两句的意思是:不是风啊也不是幡啊,胡人僧人两耳戴金环。 赏析:诗人在描写了一幅胡僧的形象,通过“胡僧两耳带金环”这一细节,描绘出了胡僧的神秘感和异域风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胡人文化的好奇和敬仰。 第二句中“分明有语无人会,又上高楼看远山”的意思是:他明明想说话却又没有人能够理解,于是他又爬上高楼去欣赏远方的山色。这句诗描绘了胡僧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胡人生活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