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体
【注释】 颂古十首 其六:白石居山人,不住那伽定。 颂古十首 其六:拄杖秃却枝,钵盂倒安柄。 颂古十首 其六:人草觅冤雠,虚空悬业镜。 颂古十首 其六:喝下剑光寒,放行摩竭令。 译文: 山中人白石住着,不住那伽定。 拄杖的树枝被削掉了,钵盂倒着放。 人们找来草做冤家,虚空中悬挂着业镜。 喝下剑光寒冷,放行摩竭令。 赏析: 此诗以“颂古十首”为题,是颂扬古德的诗歌
诗句解析: 1. 暗撒骊珠成瓦砾,闲倾鸩毒是醍醐。 - "暗撒" 表示暗中进行的动作。 - "骊珠" 通常指珍珠,这里可能用来形容珍贵的宝石或财物。 - "成瓦砾" 形容由于某种原因,这些原本贵重的东西最终变得毫无价值。 - "闲倾" 表示随意倾倒的意思。 - "鸩毒" 是一种剧毒,常用于比喻有害之物或恶劣的手段。 - "醍醐" 是佛教中的一种高级饮品,常用来比喻极好的东西或精华。 -
【注释】 颂古十首 其三:颂,赞美;古,古人。 浑身无处著,驿(yè,古代供传递公文或旅客休息、住宿的场所)路倒骑驴。全身没有地方可以隐藏自己,只好在驿站路边上骑驴。 览尽潇湘景,和船入画图。看尽了洞庭湖一带的景色,就像画中的一样美丽。 【赏析】 《颂古十首》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贯休一生穷愁潦倒,但傲岸不羁的性格使他不肯低头折节,他以诗讽刺时事,歌颂隐逸生活。本诗前两句写诗人在驿路上骑驴的情形
【注释】 越鸟:即杜鹃,常在南方鸣叫。巢南枝:指杜鹃筑巢南边树枝。胡马:北方的战马。嘶北风:指战乱时北方军队的号令声。狸奴:狐狸精,这里用来形容妖媚的女子。并白牯:与白牛同路。寸步不曾通:连一步也走不通。千山都坐断:指群山都被阻隔。万派尽朝东:万水都朝着东流。天王:天帝。才合掌:刚合上手(指拜谢、祈祷)。那吒:神话传说中天神名,这里代指神仙。扑帝钟:敲起神钟。【赏析】
注释: 着脚孤危草不生,没栖泊处等闲行。 临风阔却噇空口,断送浑家入火坑。 赏析:这首诗是《颂古十首》的第八首,通过描述一只鸟儿在树枝间飞翔时被风吹断翅膀的情景,来比喻那些没有依靠和保护的人在社会或生活中的处境困难,最终陷入困境。全诗以鸟为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人与命运挣扎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无依无靠之人的同情与关注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天际云翻墨” - 注释:形容天空中云彩的颜色浓重,如同墨汁一般。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通过“天际”和“云翻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天空画面。 2. “江头浪辊花” - 注释:江面上波浪滚滚,犹如在翻滚的花一样。 - 赏析:这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江水的翻滚形象地比作花朵,生动地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3. “胡僧无鉴识” - 注释
【注释】虎穴魔宫:佛寺,佛教中用以象征邪恶的地方。魔宫:比喻佛教中以邪道为尊的修行场所。阔步挨:大步走进去。毁僧谤佛:诋毁佛教徒,诽谤佛法。不安排:没有考虑周全。无明三毒:又称“三毒”,佛教语,指烦恼、瞋恨、贪欲三种心理。令人怕:让人害怕。是我冤家一样乖:我与你一样的邪恶。 【赏析】此篇是一首反佛之作。作者以僧人的口吻,对那些口称佛教、实则毁谤佛教的僧侣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开头两句
【注释】 ①斑:斑点。 【赏析】 此诗以老虎作比喻,说明“人不如虎”的道理:老虎的斑点是人们所害怕的,而自己的斑点却常常被人亲近。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人不如虎”的认识。 首句“不见人斑见虎斑”,说在人们眼中,老虎身上有斑纹才显得可怕,而自己身上有斑点反而显得可爱;第二句话“算来莫愿见人斑”,说自己不愿成为老虎,因为老虎身上的斑点令人畏惧,而自己身上的斑点却能赢得人们的亲近
【注释】 偈颂十八首 其九:文殊三处度夏,弥勒一味放憨:文殊菩萨有三处度过夏天。弥勒佛只是一味地放憨(即傻笑)。 善财走百十城,达磨九年面壁:善财童子走了上百个城市,达摩祖师面壁九年不发一言。 恢阐拈花微笑,光扬布发掩泥:恢廓禅师拈花微笑,光扬禅师把头发披散在泥里。 【赏析1】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禅诗。此诗通过写文殊、弥勒、善财、达摩四位著名僧人的言行举止
【注释】 颂古:即咏史。十四首,《全唐诗》作“十六首”。 其六:指第四首,即“朝饥三把火,暮饱一瓯茶”的四句诗。 五更走起眼眯𥊚(zhuō):五更时起床,眼睛因疲劳而难以睁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辛酸。 首句“早朝心闷三杯酒”,说早上上朝心情烦闷,只得喝三杯酒来消愁,暗示诗人年老多病,朝中不得用;次句“午后头昏一碗茶”,说下午喝茶解乏,说明诗人已到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