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体
【注释】: 总颂——对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的赞颂。 蓦鼻牵来,作一串穿——喻指众生被恶势力牵引。 横拖倒拽,痛报深冤——喻指恶势力对众生进行压迫。 弥天罪过,一任流传——喻指恶势力的罪过永远流传。 【赏析】: 《总颂》是一首佛教经文,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众生被恶势力牵引、受到压迫以及恶势力的罪过永远流传的场景。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注释】 三清:道教的三位最高神,分别是上清、玉清和太清。 黑添:指在昆仑山上为神仙们增色装扮。 昆崙:山名。 华鼓:即击鼓,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大钟而小,有柄。 天亲:佛家用语,指佛祖或菩萨。 无着:佛教术语,意译为“无所着”,“不执著”。 嗟吁: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十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前六句描写了昆仑山上神仙们的华丽景象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道妙休云所得迟,不离闻见分明极。 - “道妙”:指道家的至高智慧或道理。 - “休云”:不要谈论。 - “所得迟”:得到的结果或收获晚了。 - “不离闻见分明极”:始终不脱离听闻和见识。 2. 槛外一声婆饼焦,黄头碧眼断消息。 - “槛外”:窗外或门外。 - “一声婆饼焦”:一种声音或声响,可能指的是某种动物的叫声。 - “黄头碧眼断消息”:形容一种模糊不清
【译文】 我的耳朵有双轮,这不算什么;我胸前的卐字,也不过是寻常事。我腰间不系着绳索,万顷风烟,我依然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草堂之中。 【赏析】: “耳有重轮非差事”,意谓人的耳朵像车轮一样,虽然大而重,但并不妨碍听音乐。这是对人的一种褒赏。 “胸题卐字亦寻常”,意为人的胸上题写卐字,也是常见的事。这是对人的一种宽容和理解。 “腰间不束三条篾”,意谓人腰间不系着绳索,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注释】: 偈颂十八首其一一、“其十”是《偈颂十八首》的第十首,作者为宋代禅宗僧人慧能。 二、偈,即韵文,是佛教徒用来诵读的一种诗歌形式,以颂扬佛法或描述佛理为主。 三、偈颂,是一种特殊的宗教韵文,通常包含佛教经文或者佛家教义,用韵律的形式表达出来,便于记忆与传唱。 四、十八首,指的是《偈颂十八首》总共有十八首诗。 五、偈颂十八首的每一首诗都有独特的主题和内容,反映了当时佛教禅宗的思想和实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其内容为: ``` 夤缘过夏又经冬,难易当知好恶同。 肚里饥疮无聒扰,堂中生炭满炉红。 挑灰弄火非相许,阔论高谈定不容。 叠足跏趺描不就,眼空烟景振宗风。 ``` 译文: 经历了炎热的夏天又经过了寒冷的冬天,艰难与容易,好与恶,都是相通的。 肚子饿得咕咕叫,没有喧闹打扰我(我正在专心修行) 在屋子里烧着旺旺的炭,炉子通红一片 用扫把去拨弄炉里的灰
诗句原文: 粗疏带出莲花笠,济楚披来粪扫衣。 拈起少林无孔笛,左瞻右盼两头吹。 译文注释: - “粗疏带出莲花笠”:描述的是一个身穿粗布衣服,头戴莲花形状帽子的简朴形象。 - “济楚披来粪扫衣”:指的是穿着破旧的衣物,可能是经常劳作或贫穷的象征。 - “拈起少林无孔笛”:描绘了一个用无孔笛子吹奏的情景,暗示着自由和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 - “左瞻右盼两头吹”:描述了一边观望一边吹笛的动作
【注释】 童顶云衣野兴浓:童,童真;云衣,比喻白云。童真指儿童的天真烂漫,云衣形容云彩洁白如棉,比喻天空湛蓝。野兴浓,指大自然的情趣浓厚。 清斋淡话有何穷:清斋,清淡的斋饭。淡话,清淡的言语。有什么穷尽呢? 春归檐幕千家雨:春归,春天来临;檐幕,屋檐下挂布或草帘子,用来避雨;千家,很多户人家;雨,雨滴落下。 月满楼台一笛风:月满,月亮圆了;楼台,高楼与亭台;一笛风,吹动一阵阵笛声。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释绍昙。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偈颂十八首 其四 西土尊师故纸罗,南方历祖葛藤窠。 临风剔起透青眼,跟脚从头觑破那。 阿呵呵,会也么,尺水休夸一丈波。 幕天席地生涯阔,敌胜吹毛不用磨。 注释与赏析: 1. 西土尊师故纸罗: 此句意指在西方(佛教文化发源地)的尊崇师道传统,就像古代书籍被收藏于书罗(古代用来装书的竹制或木制的箱子)。 2. 南方历祖葛藤窠:
少室无师句,曹溪绝学禅。 浑家鬼擘口,五逆不成冤。 注释:少室山没有老师可以指导学习佛法,只能在曹溪这个地方学佛,但是那里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家里的人因为迷信而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导致死后变成鬼神,这种罪孽是不能得到解脱的。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在寺庙中修行,但却无法得到真正的佛法,最后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导致死后成为鬼神的痛苦经历。诗中使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