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贽
寻盛禅师兰若 叶堆荒径草盈阡,野寺钟声隔暮烟。 林下老僧头似雪,焚香洗钵度年年。 译文: 叶积满了荒芜的小径,野寺的钟声在暮霭中传来。 树林下的老和尚头发白得像雪,他焚烧香火、洗净钵盂,度过又一年的光阴 。 注释: 1. 叶堆荒径草盈阡:落叶堆积在荒芜的小径上,草丛淹没了道路。阡,田间小路。 2. 野寺钟声隔暮烟:野外的寺庙里传来钟声,烟雾缭绕如同傍晚的雾气。 3. 林下老僧头似雪
宫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通常反映了宫女们因失宠而引发的哀愁与寂寞。以下是对您提供的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银瓶寂莫不焚香: 1. 银瓶:指宫中的瓶子或香炉,常用于焚香以示清高或祈求平安。 2. 寂莫:寂静无声,表示孤独、冷清。 3. 不焚香:没有点燃香来祈福或表达某种愿望。 - 帘卷梧桐又夕阳: 1. 帘卷:关闭门窗,营造静谧的氛围。 2. 梧桐:在中国文化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如“僧家楼阁出岩松”中的“楼阁”“出岩松”等关键词语,可以知道这是写寺中的景象;“偶来”二字,点明“我”的随意而来;“日暮忽闻溪上钟”,是说“我”在寺庙附近听到了打钟声,而“日暮忽闻”又可推知是傍晚的时候了;“云散层层见碧峰”,是写“我”看到云彩散开后,山峰显露出来的情景,其中“层云”是写山的层次
诗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译文:登上楼阁观景,攀上丛林览胜,只恨当年和我一起携手登楼,相约上山的王卿已经远去多时,景同而人已无。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前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登楼的情景,后两句则展现了眼前的凄凉景象。诗人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和朋友一起登楼的快乐与现在独自一人面对秋雨的孤独
注释:在清明的寒食节思念远在京城的兄弟们,京城里的笙歌并不与我的思绪共鸣。独自坐在小斋中感到寂寥,卷起窗帘只见到晚山一片宁静的青色。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的《寒食》诗中的一首。杜陵即唐宣宗李忱葬于骊山脚下之北原,为唐代诗人杜甫之故里,故称杜陵。这首诗写诗人清明时节在故乡杜陵怀念兄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寒食”点明时令节候,说明诗人是在清明节这一天怀念诸弟的;次句“京国”指长安
【注释】 1. 汴州:今河南开封,当时为宋朝京都。角:即号角,古代军中用来发号施令的乐器。 2. 悲:悲伤。 3. 新腔:指新的曲调。 4.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5. 汴州楼上夜深吹:在汴州的楼上,夜晚里听到号角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通过对号角声的描写,抒发了离别之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熟悉的号角声而引起的无限伤感。 “汴州闻角”是全诗的开头,交代了诗人所闻所见之景。汴州
注释: 玉笙声度隔春霞,疑是当年子晋家。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玉笙的声音穿越了春天的薄雾和晚霞,让人仿佛回到了一个古代的庭院中,那里有一位名叫子晋的人正在吹奏着玉笙。 深琐重门人寂寂,东风飘出粉墙花。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庭院的景象,深深的院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春风轻轻吹过粉墙,带来了一阵阵花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古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注释】 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清明节前一两天。古代有禁火寒食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吃冷食、禁烟火。 草玄:指隐居山林,专心从事著述的人。 寂莫:寂静无声。 绿苔门巷:门前小巷上长满了青苔。 山家:山中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对那些不随世俗之流而隐居山林的人的赞美之情。首句写景:“东风开遍满城花,车马遨游日未斜”。春风和煦,东风拂过,满城的花儿竞相开放,人们纷纷出门踏春
注释:今天没有遇到王侍御,我正好有空闲。你向南边的庄院去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回来了。骑马准备回家,又停下马来欣赏隔着溪的山景。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闲暇之余去拜访友人王侍御而未能如愿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今日闲适,恰好遇到友人,但友人不在南庄久未还。第三四句描绘了诗人欲归又驻马,欣赏隔溪山景的场景。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月落江村歇钓船,归来高枕绿蓑眠。 无端一夜西风起,吹向垂杨古渡边。 注释: - 月落江村歇钓船:月亮落下时,渔船在江边的村庄停泊下来休息。 - 归来高枕绿蓑眠:渔夫归来,躺在绿色的蓑衣上入睡。 - 无端一夜西风起:没有原因的一夜之间,西风突然吹起来。 - 吹向垂杨古渡边:西风吹过垂杨树和古老的渡口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江村夜景图。月光洒落在江村,渔船停泊下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