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贽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给朱异的。李白与朱异在天宝三年(744年)相遇于金陵时结为知交,二人志趣相投,诗酒往来,感情甚笃。 朱异字君集,河南开封人,是唐玄宗的女婿、宰相韦见素的儿子。开元年间,他因父功任中书舍人,后因事被贬谪到岭南,晚年才迁任尚书右丞,死在长安。 朱异为人正直,不附权贵,敢于直言,因此得罪了当朝权贵,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李白对他十分同情,写此诗送行。 【注释】: 1.沧浪:指江湖。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塞外无花少见春” - 关键词解析:“塞外”指的是边境或边疆地区,“无花”表明该地区自然环境可能不利于植物生长,“少见春”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在这片土地上显得特别稀少。 - 译文:在边远的塞外,因为缺乏花卉,春天的到来变得尤为难得。 2. “故园回首泪盈巾” - 关键词解析:“故园”指的是家乡,“回首”意味着回顾过去,“泪盈巾”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思乡之情而流下的泪水
【注释】 1.除夜:古代把岁末的祭神与迎新合称“除夜”。 2.一灯:指孤零零的一盏灯。 3.相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此处指对床共枕。 4.寒更:寒冷的夜晚中的更鼓声,即午夜的报更之声。 5.惘然:失意惆怅的样子。 6.故园:故乡。 7.归未得:回家还没有成功。 8.客窗:旅居他乡的窗户。 9.新春:新年,新一年的第一天。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夜不寐而作,抒发了游子思归不得的哀伤之情
【赏析】 李仓曹宅夜饮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出自《杜诗详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酒宴图。紫酝金罍、兽炉红处、吴姬二八、华堂烛下,都是描写酒宴的。其中“紫酝金罍”指盛着美酒的银酒杯,“兽炉红处不知寒”是指兽形的铜火炉上燃烧着通红的火焰,“吴姬二八”指的是吴地美女,“华堂烛下”是指华丽的厅堂里,在蜡烛的照耀下。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过描写酒宴的欢乐气氛
【注释】: 过郑山人:访访郑山人。郑山人,作者的朋友。 东风桃李:春风中盛开的桃李花。 策杖看花:手执拐杖观赏花朵。 水源:水源之地。 萝屋数椽:用藤萝编织成的小屋。 云树里:云雾缭绕的树木之中。 萋萋芳草:茂盛的青草。 旧柴门:陈旧的柴门。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春,当时诗人在长安,而友人郑山人隐居在终南太乙峰上郑村的郑氏山庄。郑氏山庄周围是茂密的山林,山前有小溪流过
诗句赏析 《和练师索秀才杨柳》 1. 诗句原文 东风轻飏万条丝,不折长枝折短枝。 玉笛声中无限意,几回曾向月中吹。 2. 诗句注释 - 东风:指春风。 - 轻飏:轻轻飘扬。 - 万条:形容柳条繁多。 - 长枝:指柳树的主干。 - 短枝:指柳树的细枝。 - 玉笛声:比喻音乐之美。 - 月中吹:在月光下吹奏。 3. 诗句译文 春风轻轻摇曳着无数的柳枝,不折断长枝,却折断了短枝。在美妙的笛声中
古词《杏花窗外雨初乾,绣幕低垂护晓寒。欲画双蛾近时样,每临妆镜却羞看。》是明代诗人陈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解析: - 杏花窗外雨初乾:描述了一个早晨的场景,杏花盛开,雨刚刚停止,窗外的景象清新而美丽。 - 绣幕低垂护晓寒:描绘了一幅室内的景象,绣幕被拉下以保护清晨的寒冷,增添了一份温馨和安逸。 - 欲画双蛾近时样:表达了诗人想要描绘出双眉如月的形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句解析: - “才看潮落又潮生,杨柳渡头渔笛鸣。”:描述了潮水的起伏变化,以及在潮起潮落之间,渔夫的笛声。 - “绿草满汀春雨过,青山隔岸暮烟横。”: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象,绿色的草地和烟雾弥漫的山峦。 2. 关键词注释: - “潮落”:表示潮水涨到最高点后的回落。 - “潮生”:表示潮水再次上涨。 - “杨柳”:指岸边的柳树。 -
赠崔九 长铗弹时对酒歌,青云路远欲如何。 黄金已觉床头少,白发空怜镜里多。 注释: - 长铗弹时:裴迪借长铗来比喻自己有才能但未得到重用,弹琴是对酒歌唱时的寄托。 - 对酒歌:裴迪通过喝酒唱歌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 青云路远:指仕途之路艰难遥远,需要不断奋斗才能达到目标。 - 如何:表示对现状的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未来。 - 黄金已觉床头少:比喻自己虽然努力工作
【注】 萧萧:形容风声。行李:指人携带的行装物品。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驿站。头:这里指西面。试:试着。回首:回头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友人离开时的情景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 首句写友人临行前在驿站西头的行李,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第二句写友人离去后,作者还在为友人饯别而唱着离歌。 第三句是说朋友离开之后,作者回头望了望,看到了汾水之畔黄叶满山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