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
程森甫见示同伯几游雪矼观海棠之作伯几尝与余有此约次韵寄之 风中雾屦拂银湾,满贮烟霞洞府宽。 物外山供情宛转,吟边海让思弥漫。 岫云影压龙湫暝,涧瀑声吹鹤梦寒。 唤醒海棠花畔约,不堪饶舌有丰干。 注释: 1. 风中雾屦拂银湾:形容风中行走如同雾中的鞋子轻轻拂过银色的海湾。 2. 满贮烟霞洞府宽:比喻心中的世界如同装满了烟霞和洞穴一样宽广无垠。 3. 物外山供情宛转:在物外的世界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分析概括,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和相关答题技巧综合作答。 “树借看书影”:借指读书。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在树荫下读书的场景。从字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的,但实际上,这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诗人在树荫下读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蝉供隐几声”: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手法
注释:进入山谷后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想要忘掉人世间的一切。烟霞美景是谁能欣赏的,烦请您来为我写一篇招隐诗。 赏析:诗人以“入谷但杳冥”起兴,描绘自己进入深山密林之后,仿佛与尘世隔绝,远离了纷扰喧嚣,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欲忘人寰近”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接下来,“烟霞谁与娱”,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个仙境般的环境中
【注释】青冥:苍天。风露凄:寒风冷露,令人凄凉。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石藓:石头上的苔藓。秋花:秋天的花朵。萝月:萝蔓上的月光。清晓:天刚亮的时候。 【赏析】此诗写景清新,意境高远。首联写景,“青冥”、“玉笙”,都是诗人眼中的景。“凄”和“缥缈”,表现了一种凄冷的气氛。颔联写景,写景中又蕴含了人的情感,即诗人对陶潜的敬仰之情。颈联写景中又蕴含了人的心境,即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尾联写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韵律活动中,以“琴谱”为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琴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首联:“三峡啼猿恨满编,乐于此外本来全。”这里的“三峡啼猿”指的是三峡地区的猿猴叫声,而“恨满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声音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用“乐于此外本来全”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认为音乐艺术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感受到它的魅力。
注释:断石依偎着枯柳,古色在天空中凝聚成青色。落日时与猿猴共坐,清晨时分与仙鹤一同登临。 赏析:此诗描写了陶隐居的生活环境及隐居生活的闲适之趣,表现了他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隐逸生活。首句写景,“断石”和“枯柳”是诗人所见到的景物,“倚”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惬意心情。第二句写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第三句写诗人与猿猴共坐的情趣,“借”字用得巧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这首诗是诗人在琴谱上题诗并作回应。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竞夸珠贝溢吟编,豹管微窥惜未全。 竞夸珍珠贝壳的琴谱,豹管的微妙之处令人欣赏,可惜还没有全部完成。 月莹寒光磨晓镜,风铿逸调脆秋弦。 月光如水的明亮,照亮了清晨的镜子,风声悠扬,如同优美的旋律,使秋日的琴弦也变得清脆起来。 才惟渐少逾堪爱,诗不须多贵可传。 只有才华逐渐增多,才显得更加可爱,诗歌不必过多,但只要足够珍贵,便值得流传
【注释】: 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 其一云深行欲迷,但逐樵夫去。 遥闻鸡犬声,人家在何处。 译文: 云雾缭绕,前行似乎已迷失方向,只能随同砍柴的人继续前行。 远远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不知前方的人家究竟在哪里。 赏析:《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前两句描绘出一种清幽、静寂的意境;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休宁朱肖岩葺其先大父岐山书堂为藏修之所而徵诗于余余闻其先伯父由释褐职教姑苏今其父子能世家学不坠遗基是可敬已为赋二章 其一 - 注释:休宁的朱肖岩修缮了他的祖先在岐山的书堂作为藏书之地,并征得我的诗作。我听说朱肖岩的父亲曾从政并担任过教育职位。现在他的子女能够继承家业,继续学习,这是值得尊敬的。我已经写了两首诗。 2.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 注释
注释与赏析: 1. 乃翁读书功未收,大儿收功才□流。 - 注释:乃翁指我的先父,读书功未收意味着他尚未完成读书的成就;大儿指我的长子,收功才流表示他的学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家族中长辈和晚辈在学习上的不同期望和态度。先父的未完功业可能代表着一种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而大儿的成功则代表了通过努力获得成就的美好。 2. 三年刻楮岂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