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
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 其十一 清冷石泉飞,萧瑟松风到。虽未叶宫商,总是冲陶操。 注释:清冷的石泉水飞溅而下,萧瑟的松风吹拂而来。虽然这些自然景象没有音乐的旋律,但它们都体现出冲淡、平和的生活态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清冷石泉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泉的清凉和飞溅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萧瑟松风到”一句
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 其十三 看云已堪眠,待月兼宜坐。 谁令作棋局,却使苍苔破。 注释:在欣赏天空飘动的云彩时,我竟然感到疲惫到了极点,想要小憩一会儿;等到皎洁的月亮升起,我更加觉得舒适,可以坐下来享受宁静的时光。然而,是谁安排下这棋盘游戏,破坏了这片宁静的环境呢
注释: 1. 以我鼻端气:以我的鼻子感受到的气息。 2. 观此石间风:看到石头之间吹来的空气。 3. 理固未易辨:道理本来难以分辨清浊。 4. 妙处要相同:精妙的地方是相同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对友人的奉和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首句“以我鼻端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注释:纷喧嚣的人世,空山自有茅屋栋梁。烦劳您的固锁鐍,保证我有个曲肱梦。 赏析:这是一首奉和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陶隐居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人世间的纷扰与空山中的宁静,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烦君固扃鐍”,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以“保此曲肱梦”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和执着
【注释】: 苍然:指高峻的样子。尘世:人世间。正对:正面面对。幽人家:隐士居处。绝宜:最适宜。疏雨馀:稀疏的春雨刚停。斜阳点寒鸦:夕阳照射下,乌鸦显得更黑,所以称寒鸦。赏析:诗人用“隔尘世”和“幽人家”这两个词语来描绘陶隐居居处的清幽。“正对幽人家”,表明诗人在陶隐居时,陶隐居居所就在他的面前。“绝宜疏雨馀,斜阳点寒鸦”,是说春天的小雨刚刚停止,太阳也落山了,但此时陶隐居却只有乌鸦相伴
注释:前面是盛开的荷花,后面泛着石耳山的云。您想彻底探究幽暗之处,那就再翻过那悬崖峭壁,去看一看吧。赏析:这是一首奉和诗。首句中的“前浮芙蓉翠”,以“前”字起韵,写景有层次,有远至、有近至、有俯视。后两句写诗人想要探寻幽深之处,于是决定攀爬那绝壁。全诗语言质朴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不张扬,充满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诗句及翻译 寒荫竹梢云,清分稻畦水。 寒阴竹梢,细雨轻洒,如云似雾;稻畦清流,波光粼粼。 译文: 在寒冷的天气下,竹叶间挂着细密的露珠,仿佛是云雾缭绕,微风拂过稻穗,水花四溅,如同点点星光。 赏析: 此句描绘了冬日里竹林与稻田的景象,通过“寒荫”、“清分”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新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描绘的场景之中。 无令鸥鹭知,惊散菰蒲雨。 不要让鸟儿知道
【注释】: 昭崖:山名。 泫(huàn)泉:泉水。 勃勃:形容云气升腾的样子。 朝宗:本指诸侯会盟,后指归附朝廷。 为霖:为天下降雨。 【赏析】: 《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二十首。此为第六首。这首诗写于公元769年(唐德宗建中三年)。 “昭崖泫泉液”句,意思是说这山上的清泉像眼泪一样晶莹而透明,从山崖上倾泻而下。 “勃勃上云气”句,意思是说山间的云雾缭绕而上
【解析】 题中“次韵题琴谱三首 其二”是题目,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的把握。答题时首先读懂诗作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结合写作背景及注释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或意境,最后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营造的氛围。 【答案】 译文:把美玉雕刻成琴,用白雪般的琴声涵蓄着深秋的情调。听的时候哪里还会忘却身有听觉而只凭心去体会琴曲的意思呢?大的音乐不用泄洪
注释: 雪瀑布从平地上直落而下,就像人间一样。 石潭如果有感情的话,就请让它稍稍停下潺湲的流水吧。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前两句写瀑布从天而降,如雪瀑下平地,便作人间去。后两句写石潭如果有感情,就请让它稍稍停下潺湲的流水吧。诗人把自然界中的水写得有情有意,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画意,读来如见一幅天然绝妙的水墨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