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玠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语句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飞鸟的描写,赞美了它的自由与勇敢。 (1)“天高九万里”:写鸟儿飞翔的高度。古代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所以“九万里”是夸张的写法,表明它飞得高,远。这一句为第一联。 (2)“疾若弩矢驰”:写鸟儿飞行的速度。“疾若弩矢”运用比喻的手法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摇竹取残雪 - “摇竹”指的是摇晃竹子,使积雪落下的动作。“残雪”指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 译文:通过摇晃竹子让积雪落下。 2. 松声动寒吹 - “松声”是风吹过松林时的声音。这里用“动”字形容声音仿佛被风吹动,增加了动态感。“寒吹”指冷风。 - 译文:松林里传来阵阵寒风。 3. 金怀少馀欢 - “金怀”可能是指金制的器皿,这里用来比喻内心的喜悦或满足
【注释】 仙人:这里指道士,道士服食丹药能长生不老。 大还丹:道教炼成的长生不老之药。 更:改变。 举世:天下的人。 不谓然:不以为然。 逝矣:已逝。 奴子:仆人。 抱琴来:抱琴来访。 十倍李供奉:李白的供奉酒量是十杯。 一饮三千杯:喝得酩酊大醉。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00年),诗人在长安时作。 首联“仙人大还丹,可用更凡胎”,说神仙用长生不死的丹药换回了凡胎,使凡人得以延年
感怀 积阴不可扫,积懑不可道。 君子所可道,小人以为嬲。 世事终渺茫,物情慢衰老。 归来日未昳,自去庭中草。 诗句释义: 积阴不可扫,积懑不可道。 君子所可道,小人以为嬲。 世事终渺茫,物情慢衰老。 归来日未昳,自去庭中草。 注释: 1. 积阴: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2. 积懑(mèn):长时间积压的怨气和不满。3. 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4. 道:诉说。5. 世事:世间的事或人情世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题吴季良东明轩》的原文。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的逐句释义: 朝日出旸谷,照我轩东荣 诗句释义:早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旸谷),它的光辉照耀着我的东面房间。 译文: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我的东面房间。 关键词:朝日(早晨的太阳)、旸谷(地名,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地)、东荣(指东面的阳光) 赏析:首句以“朝日”开头,直接点明时间,描绘出了一幅日出时分的景象
【注释】翳(yì):遮蔽;阳士:阳光照耀之地。物:指天地万物。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拟人化手法,描绘了一幅山居图。 “翳林无阳土”,意思是说在密林深处没有阳光照耀的地方。这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比作一个害羞的孩子,它不愿在森林里露面,所以只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才会出现。这里的“阳士”指的是阳光照得到的土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暗谷多下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进行分析判断。“一气成岁功,孰为四分之”,意思是说:万物生长,都是天地之气的功劳。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思想,作者借自然景象抒发了人生哲理,表明人应该顺应自然,任运自然,不要逆行。 【答案】 诗句: 一气成岁功,孰为四分之。 译文: 一年中天地之气形成许多成果,谁能分辨出其中四分之三? 遂使春木荣
注释 龙马:古代传说中能日行千里的骏马;负灵图:背着神灵画卷,这里指背负着天书。 八卦:指《周易》中的64卦象;开人文:开启了文化。 天运:上天的运行;当寅中:正当寅年(木)之中。 民时:人民的时机;方大昕:正逢黎明时分。 制字:制作文字;乃未多:已经很多了。 所言为典坟:所说的话就是经书典籍。 一往数千载:一直流传到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 怀哉圣神君:怀念那些圣明的君主。 赏析
注释:秦望山远远地在东南方向,仿佛要消失于视野之中。隐约可见的禹穴、姚墟、虞廷等遗迹仿佛在姚墟、虞廷等地出现。什么时候才能像古人一样把酒临江,对着家乡的山川欣赏这江山图呢? 赏析:诗人登上江山图,远眺东南的秦望山,但见其似乎要消失在远方了。他想象着当年大禹治水时,禹穴、姚墟、虞廷等遗址依稀可辨。此时,诗人又想到自己久别故园,何时才能重归故里,与乡亲们一起饮酒赏景,观赏这幅江山图呢
阳元外家儿,生世何酷似。 两翁幸无虞,二母俱已矣。 青云难与期,白日非可恃。 动止见羁束,晨昏阙娱侍。 鸣雨清夜长,野蔌剪畦翠。 苦语出肺肝,屡饮成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