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蕙兰
绿窗诗十八首其三 采阁闭朝寒,妆成拟问安。忽闻春雪下,唤婢卷帘看。 译文及注释 采阁闭朝寒, 妆容已经准备好,想要询问是否平安。 忽闻春雪飘落, 突然听到外面的春雪纷纷落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冬季寒冷的早晨准备妆容的场景,以及她突然听到春雪飘落时的反应。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女性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采阁闭朝寒”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冬日早晨的寒冷氛围
【注释】 绿窗:用翠绿色的帘子。诗十八首:即《杂诗》之十八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组七言绝句。其第三首写闺中少妇的相思之情。寂寞掩残春:指闺中女子在春天里独处时感到孤单冷清。罗衣:古代妇女所穿的一种丝织品。上身:穿上衣服。昨日翠帷新病起:指女子昨天才因病初愈,今天又因思念丈夫而心烦意乱。病起:生病。翠帷:翠绿色帷帐。飞絮:柳絮随风飘舞。愁人:令人忧愁的人。 赏析:
【注释】小妹:即小女。方才:刚学完。可怜:可惜。娇怯:柔美娇嫩。偏灵:偏巧、灵巧。寻:找来。嗔(chēn):生气,发怒。不与听:不愿让她听。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学习《孝经》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女子刚学会《孝经》,就向母亲撒娇说《孝经》不好玩,要读《女诫》。后两句写女子对母亲的埋怨,说自己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孝敬母亲,而母亲却不愿让自己读书。全诗语言质朴,表现了古代妇女渴望学习
绿窗诗十八首其三 自拂双眉黛,何曾惯得愁。 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注释: 绿窗诗十八首: 元朝诗人孙蕙兰的作品集。 其三: 是其中第3首作品。 自拂双眉黛: 指自己轻轻擦拭着眉毛上的黑黛。 何曾惯得愁: 从未习惯或适应过忧愁的情绪。 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如果能够像翠绿的柳树一样坚强,那么恐怕就无法抵御秋天的萧瑟和凋零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绿窗诗十八首其三”中的“绿窗诗十八首”,指《绿窗新咏》,这是一首写春愁的七绝。作者在春天里触景而生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惆怅之情。 【答案】 译文: 楼前杨柳已经长出了嫩枝,而我却感到春天的寒意。 独自坐在小窗前没有气力,隔着帘子看到海棠花被风吹乱了丝缕。 赏析: “楼前杨柳发青枝,楼下春寒病起时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绿窗诗十八首》中的第10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句解释与注释: - 窗里人初起: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窗内的美景。 - 窗前柳正娇:描述了窗外柳树的美丽,柳树枝条柔美,如同美女般娇艳。 - 卷帘冲落絮:当诗人打开窗帘时,飞散的柳絮像是在跳舞,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开镜见垂条:打开镜子,映入眼帘的是柳树垂下的枝条,它们随风轻轻摆动
诗句释义 1 灯前催晓妆 - 在灯下催促着早起化妆,意味着诗人希望早些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2. 把酒向高堂 - 拿着酒杯向着高处(可能指的是家中的长辈或重要的客人)敬酒。这表现了尊重和礼貌的行为。 3. 但愿梅花月 - 希望有像梅花那样清雅、坚强的月亮。这里用“月”来象征美好而坚韧的品质。 4. 年年映寿觞 - 每年岁末都能见到这样的美好景象,用以祝愿长者长寿健康
绿窗诗十八首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钩。 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沈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莫愁。 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注释:在小阁楼上烧茶时散发的香气,飘荡在稀疏的帘幕下;明亮的灯火映照着炉上的铜鼎,使得玉色的钩子也闪闪发光;侍女们捧着茶杯为春困解除,她们亲口尝试着散去的烦恼和忧愁;我因为坐下来吟诗的时间太长而感到有些疲倦,月亮慢慢转向了晚上梳妆的楼阁。 赏析
【注释】 粲粲:灿烂的样子。盈盈:美好的样子。甘心:乐意。对:向,对着。 【赏析】 此诗以梅花自比,表现了诗人傲霜斗雪的品格和高洁坚贞的节操。首句写景,“绿窗”指室内,“梅树”是窗外之景。次句写人,“似玉人”即比喻梅花如美人般美丽可爱。三、四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甘愿与冰霜为伍,不慕春光媚人,暗喻自己的政治立场。全诗用典贴切,意境清新
灯前催晓妆,把酒向高堂。 但愿梅花月,年年映寿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