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
【题解】此诗为诗人于唐大历五年(770)春游兰亭时所作。 【注释】定武兰亭,东晋王羲之曾在此修禊赋序。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首联先追忆东晋兰亭修禊事。 颔联承上“天上”句意,言兰亭遗墨,已传千古,其价值难以估量。 颈联写兰亭遗迹,一在昆明池畔,一在秋山之畔,都因战争而残破不堪。 尾联感叹兰亭虽遭破坏,但王右军书法的真迹却得以传世,其价值依然很高。末句以神物自比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如下: 1. 室暖知冬候,更长识老情。 - 释义: 屋内的温暖让我感知到寒冬的到来,而时间的推移使我更加理解老人的情感。 - 注释:"室暖"代表室内的温暖环境,"知冬候"指通过感受室内的温度变化来感知季节的变迁。"更识老情"则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更为深刻。 2. 客毡初梦觉,邻烛更书声。 - 释义: 在客人的草垫上刚刚醒来
【注】感事 忽得西军报,惊闻气怆然。鼓声沉白日,旗影落青天。愤切居妨食,愁深起辍眠。王师宜壮直,即听凯歌旋。 译文:突然得到西边军队的战报,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震惊。战鼓擂得震天响,太阳都快要被遮住了。敌人的影子在天空中消失。我军将士因愤怒而无法下咽饭食,因忧愁而难以入睡。王师应该勇猛刚强,立即听任胜利的消息传来。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元年(758年)冬所作,当时安史叛军攻陷洛阳
【注释】 1.还家:回到故乡。 2.避难三迁久:因战乱而多次搬家。三迁,三次搬迁。 3.还家一岁馀:回家已经一年多了。 4.乱中全子舍:在战乱中保全了自己的房屋。 5.兵后保先庐:在战乱之后保卫并保护了父亲的住房。 6.池废草留密:池塘被废弃,草木丛生,但依然茂盛。 7.径存林伐疏:小路尚存,但林间已被砍伐疏落。 8.室堂聊讯扫:家里的堂屋暂且打扫了一下。 9.未敢计空虚:不敢想象家中会空荡荡的
【注释】1.学稼:学习耕种,比喻实践。2.存吾事:指实践之事。3.居山乐有年:住在山上很快乐,有很长时间了。4.地收钟一亩:土地收获了一亩。5.人籴斗三钱:人们买了一斗米才花了三文钱。6.丹林外:红色的树林外。7.清霜白雁前:在清晨的霜气和大雁前面。8.鸡黍具:简单的饭食招待客人。9.玄:玄门,道家之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隐逸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恬淡
本原楼 桃溪春雨与古风雅意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中,诗人通过描绘本原楼下桃花与水边的景色,抒发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还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其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一、诗歌原文及译文 原文: 溪上桃花雨, 堤痕半没沙。 永怀舟楫利, 何恨水云赊。 赤壁凌仙袂, 银河送客槎。 傅岩应一起, 未许伴烟霞。
南山紫云山居 绝境红尘远,高居白日长。 僻宜人不到,静与世相忘。 宇阔星辰大,山虚水石凉。 翠屏天外立,秋气晚苍苍。 注释: - 绝境红尘远:指远离尘世的喧嚣。 - 高居白日长:意指在山中居住,可以享受长时间的阳光。 - 僻宜人不到:这里的意思是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个地方。 - 静与世相忘:形容隐居生活,与世隔绝,忘却了世事的纷扰。 - 宇阔星辰大:指天空广阔,星辰众多。 - 山虚水石凉
题朱泽民画山水 琴书共一舟。
苦热 展书成坐睡,就枕即无眠。 惰气伤颓景,孱躯畏暑天。 树阴灵隐路,溪冷武夷船。 未得乘风去,怀人意惘然。 注释: 1. 展书成坐睡,就枕即无眠:打开书籍想要阅读,却因疲倦而坐下便睡着了,即使躺下也难以入睡。 2. 惰气伤颓景,孱躯畏暑天:懒惰的气息伤害了疲惫的身体,害怕炎热的天气。 3. 树阴灵隐路:树影在道路上显得朦胧而神秘。 4. 溪冷武夷船:溪水冰冷,如同武夷山上的船只一样。 5.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朔”“凝”“沧”等词。 【答案】 至节新阳候,关山战伐场。 冱霜宜应序,初日渐舒长。 草蔓寒终陨,梅花静自香。 春暖钓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