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深
【注】江城:泛指南方城市。 原头:指荒原。 岁晏:年终。 鲈(lú):一种鱼,产于太湖、长江等大江之中。 从网得:指捕自网中的鱼。 水鸟逐船飞:指随渔船而飞的水鸟。 渔子津:地名,在今湖北汉川县北。 归:归家。 【赏析】《江城杂咏》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中描写了江南地区冬末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况。 “原头数杨柳,叶尽晚依依。”原头:即旷野。杨柳:是这里代指树木。 “叶尽”指叶子落尽
霜空澹孤月,此夕十分清。 这句诗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象,霜在空中飘散,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霜”指的是秋天的霜,而“孤月”则是指天空中的月亮,它显得格外的孤单和明亮,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乌鹊寒无梦,关河夜自明。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的另一种景象,乌鹊在寒冷的夜晚中没有睡觉,而是静静地看着天空中的月亮。而关河(指边境)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明亮,仿佛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里用“寒无梦”来形容乌鹊的状态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苏端元(名不详)的,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其诗作的喜爱。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宿单孟年溪斋次韵 注释: - 宿单孟年溪斋:在单孟年居住的溪边书房中住宿。 - 次韵:应和原作者的词作,用同一韵部的文字来回应。 译文: 我来到单孟年的溪边书房住宿,这是你特意安排的。 苏端元有约,风雨亦来过。 注释: - 苏端元:可能是朋友或同僚的名字。 - 有约
【解析】 “江城杂咏七首”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韵。此诗的注释和赏析可参照《滕王阁序》中对滕王阁的描述。 【答案】 十月风霜劲,长空雁正愁。——十月:秋季;秋风:指深秋的寒风。劲:猛烈;雁:指大雁(也比喻诗人)。秋天的天气,十分寒冷。 不辞关塞远,故作稻粱谋。——关塞:关口与要塞;稻粱:稻米、高粱,泛指粮食。作者在北方生活,但仍然想回南方种粮食,说明作者渴望回到故乡。故:所以;作
【注释】 天师:唐末五代时道士张果在湖南、江西一带传教,人称天师。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和湖北省南部。 驿路(yì lù):驿站的大道。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乘船离去,作者伫立江边目送的情景。全诗写得清丽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金碧拥层峦”两句,写画中景色。“金碧”指画面上的色彩,是形容色彩灿烂;而“层峦”则指画中的山峦重叠。诗人抓住画中所表现的主要特征,用简洁的语言
望远孤城暮,村虚树木稀。故山元有约,此日未忘归。 注释:望着远方荒凉的城落日已西沉,村里显得空旷稀疏。故乡的山峦原本就有着约定,这一天却未能忘记回家。 沙晚雁声起,江寒天景微。平生萧散意,莫遣寸心违。 注释:晚上沙滩上响起了大雁的叫声,江面上天气寒冷天空景色模糊。我一生都是性情疏放的人,别让这心情违背自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江城所作,抒发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积累。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赏析的基础。此题要求考生对“游承天寺”一诗的内容、主题进行赏析。答题时要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①首联:秋尽了,西风吹落了晚霞中的红花,暗示时光流逝,人事代谢。②颔联:人的心本来是无间隔的,节序的变化却不能使人的心情与节序同步。③颈联:拄着拐杖,在村外散步,斋居在河中,乱水之中
澄州涨春涛,徒杠晚先登。 偶携寰中友,值此方外僧。 欢迎慰平昔,邂逅云吾曾。 杯盘杂蔬果,起坐飞筹觥。 新诗纷绮丽,妙篆焚晶荧。 糟床夜深注,茗碗更馀烹。 论交意自惬,晤语心先倾。 竹林振清响,梅花为余盟。 良会欣在兹,四美今合并。 雅兴诚难穷,共看无尽灯
圆穹运亭毒,大块真浮浮。 人生于其间,有如一虚舟。 乾坤鬯清淑,可揽亦可收。 恂师撷其秀,南林尝献酬。 竟上盘陀峰,时与金仙游。 亭亭峰上云,泛泛水中沤。 云飞沤亦散,云在沤还留。 览之如忘言,松风奏琳球。 幡然动飞锡,暂卓西湖幽。 我欲往从之,离俗真罕俦。 长揖别师去,同调难同流
玄机运亭毒,冲气萃厥躬。 静抽造化秘,周流与天通。 燮调或少沴,刀七每不供。 所以针砭妙,巧于药石功。 吕君吾乡彦,蕴奥蟠心胸。 冥传越人术,诀授长桑翁。 秉此济世诚,往往苏疲癃。 良时解医国,此理谅扩充。 明当驰荐剡,籍贯明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