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诜
诗句解析 1 八月四夜闻微雨:在八月的一晚,听到轻微的雨声。 2. 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梦中醒来,听到了奇妙的声音,那是雨水滴落在高耸的屋檐上发出的淅沥声。 3.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即使是干旱焦裂的土地也能感受到雨水的滋润。因此,听到雨声让人感到欣慰。 4.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秋天的稻子已经无法收获了,但是蔬菜和小麦仍然可以耕种。 5.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
下面是对《哭萧孚有四首 其一》逐句的详细解读: 1. 诗句释义: - 去年九日共登高:指去年重阳节那天,作者与萧孚共同登上了高山。 - 绝岭长歌意颇豪:在险峻的山岭上,作者放声歌唱,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 今日送君谁共哭:今天是送别朋友的时刻,没有人能与我一同流泪。 - 一间殡屋大江皋:殡屋(即棺材)位于大江之畔。 2. 译文: - 去年夏天,我们曾一起登上高山,那时的歌声充满了豪情壮志。
晓行 畏热中夜发,出门人已多。 纷纭各有役,如水争趋河。 始知昨宵梦,此时方无何? 悠悠百年间,劳逸瞬息过。 大星如玉斗,照我双鬓皤。 东日如车轮,三辗未上坡。 注释: 1. 畏热中夜发:害怕炎热而选择在夜晚出发。 2. 出门人已多:出门时发现路上已经有很多人了。 3. 纷纭各有役:形容人们各自有不同的任务或工作。 4. 如水争趋河:比喻人群如同流水般向河边聚集。 5. 始知昨宵梦
【注释】 泠泠:水清而缓流的样子。皎皎:明亮洁白。以:因为。照:照耀。举世:世上。无此洁:没有这样纯洁的。月表我心:月亮代表我的心。涧以明我德:涧水反映我的德行。 秋风吹八极:秋天的风吹遍天下。踞石濯华发:靠着石头洗头发,指隐居生活。 短瓢:用短柄的瓢。吸寒光:吸取月光中的冷光。羽衣:轻飘飘的白色衣裳。弄飞雪: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飞舞。 梦骑白凤凰:梦见骑着白色的凤凰上朝见皇帝。直上碧瑶阙
春寒风雨来满川,牛蓑走遍东西阡。 郎君骑马莫问渡,江头自有官渡船。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春寒风雨来满川:描述春天的寒冷和风雨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河流被覆盖,水流变得湍急,形象地反映了自然天气对农田的影响。 2. 牛蓑走遍东西阡:这里的“牛蓑”指的是农夫披着的斗篷,用以防风避雨。“东西阡”则是指田野间的南北向道路。这两句描绘了农民们冒着风雨,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3. 郎君骑马莫问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翰墨周旋二十春”:翰墨代表文学和书法,这里指作者与萧孚共同经历了二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 2. “暮年卜宅遂为邻”:暮年表示晚年,卜宅即选择住所,与萧孚成为邻居。 3. “永新门外双松树”:永新门是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的一个城门,双松树可能指的是城门附近的两棵古松。 4. “无复相携踏月人”:无复相携意味着不再有共同漫步赏月的人
螺湖桥外草如烟,螺子山前水接天。 应有故人来下马,愁云深处是新阡。 【注释】 螺湖桥:在杭州西湖北岸之半山,为苏公堤的起点。 草如烟:形容草色浓密,像烟雾一样笼罩着。 螺子山:即南屏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风景区西南隅。 下马:旧时出使他地的人到达某地,常骑马到当地官吏处表示恭敬或问候,然后步行离去。这里指萧孚的友人前来吊丧。 新阡:即新坟,指已故之人的坟墓。 【赏析】
寄题胡氏涧月堂二首 其二 世人不识泉,等之黄泥湍。 世人不识月,视若白瓦盘。 断蒿三板船,沮洳鳅鳝蟠。 击筳喧里耳,哓哓声不完。 嗟此泉与月,信当何人看。 我尝溯其源,颢白通广寒。 懿彼隐君子,相从此盘桓。 赏析: 此为《寄题胡氏涧月堂》诗之一。全诗以泉水比明月,借泉水暗喻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泉水的描绘,展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
【注释】 画图摩诘: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摩诘即王维。神情远:神情高远,超尘脱俗。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字少陵。句意清:诗句清新雅致。身后生前:死后和活着的时候。千古恨:千年的遗憾与悲哀。荒荒白日下高城:荒漠无际,白日落于高城之上(指长安)。 【赏析】 四首之一,是一首七律,作者在悼念故友萧孚时所作。诗中以“画图”为引子,写王维画中的神态与韦苏州诗的风格,抒发了对亡友的哀思之情
【注释】 “秧老”:泛指农事。 “歌三首”:即《田家三首》。 “负秧栽南田”,是说天刚亮便去南方的稻田里插秧。 “刈麦”:割麦子。 “渡东船”:渡江过河。 “我家麦田硬如石,他家秧田青如烟。”:是说自家种的麦子长得坚实如石头,而邻居家的秧苗却长得很嫩,颜色翠绿如烟雾。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前两句写诗人早起去种田,后两句写他看到邻人种的禾苗长得茁壮而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