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凫
献知己 亦忝受恩身,当殊投刺新。 竟蒙分玉石,终不离埃尘。 大谷非无暖,幽枝自未春。 昏昏过朝夕,应念苦吟人。 注释: 1. 亦忝受恩身:也受到恩惠,感到荣幸。 2. 当殊投刺新:应该向对方投送名片表示敬意或问候。 3. 竟蒙分玉石:最终能分辨出玉石的真伪。 4. 终不离埃尘:最终不会脱离尘土。 5. 大谷非无暖:大谷不是没有温暖的环境。 6. 幽枝自未春:幽深的树枝还没有春天的气息。 7.
注释:虎见修行久,松知夏腊高。寒堂坐风雨,瞑目尚波涛。在虎的眼中看到修行者修炼的时间已经很久,在松树上知道夏天的树龄已经很高。坐在寒冷的殿堂中,听着风雨的声音,闭上眼睛还能感觉到汹涌澎湃的波浪。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修行者深深敬意与赞叹的诗。通过对比虎、松和修行者三者的特点,表达了修行者历经岁月磨砺、坚韧不屈的高尚品质和他们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对应作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雁天霞脚雨”一句的意象,这是写景的诗句,而“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是抒情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子侄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远信来到阮巷(我),在皇宫见到东吴(子侄)。 不能精通经史(学问),白白浪费了耕读(的功夫)。 秋日雁阵天边飞,夜雨中苇丛飘着微风。
【解析】 题干是“和段学士南亭春日对雨”,可知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人对这首诗的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全诗四句八句,结构严谨、工稳。首联点明时间和天气,“早飞”与“晚未休”相照应;颔联写景,“萦纡”二字写出了流水的动态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颈联写声,“乍离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感受;尾联写意,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 ①首联点明时间和天气
【注释】 书怀:即《书情》一诗。守琴书,指隐居读书。僧中,指寺庙里。寓居,寄居。心唯务鹤静,指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养仙鹤。分合与名疏,指世事纷扰,与名声无关。暮雨啼螀次,形容秋雨潇潇,蝉鸣凄切。落木初,指秋天树木凋零,树叶飘零的景象。家山太湖渌,太湖,太湖水清澈,泛舟湖上,景色秀丽。归去复何如,归去又该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后所作,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情。
注释: 王母祠前写望:在王母祠的前面写望。 云霞千古事,桃李旧花颜:天上的云霞和地上的花都是千古不变的事物。 芳信沈青鸟,空祠掩暮山:芳香的消息传到了青鸟那里,空空的祠庙掩映在暮色中的群山之中。 香传一座暗,柳匝万家闲:香气传到这座寺庙里,柳树环绕着千家万户。 那复伤神所,河昏落日间:哪里还去悲伤那些让人伤心的地方,河面昏黄的时候正是落日时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王母祠前的望远之怀的作品
【注释】坞木殿前空:坞木殿,指晋代王羲之的旧居。“坞”指山坞;“木”指木制的殿堂;“殿前空”即殿前空旷无物。山河泽国同:山与河、水与泽都是天下所有。“泽国”,泛指湖泊众多的地区或水域广大之地。 鸟闲沙影上:闲,安静。鸟儿安静地栖息在沙滩之上。泉落树阴中:泉水从树叶的阴影里流淌出来。“泉落”指流水落下;“树阴”指阳光照不到的树荫。“下”是动词,这里用来形容水流。缆舸蒲花水:船上挂着蒲花的桨被拖动
冬夜宿余正字静恭里闲居 每来多便宿,不负白云言。 古木朔风动,寒城疏雪翻。 微灯悬刻漏,旧梦返湘沅。 先是琴边起,知为阁务繁。 注释:每次来访都会在这里多住一晚,不辜负白云般的诺言。古树在冷风中摇曳,寒城的雪花飘落纷乱。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刻漏,回忆着往昔在湘江和沅水之间游历的情景。之前我常常在琴旁思考,知道是因为阁务繁忙才这样的。赏析:此诗作于作者任职期间,描写了诗人在冬夜的闲适生活
诗句释义: 1. 路入犬羊群,城寒雉堞曛。 - 描述进入一个犬羊众多的地区,城墙因寒冷而显得昏暗。 2. 居人只尚武,过客谩投文。 - 当地人崇尚武力,而游客只是随意地写些文书。 3. 马怯奔浑水,雕沈莽苍云。 - 马匹害怕在混浊的水中奔跑,大雕沉落在浓密的云层中。 4. 沙田积蒿艾,竟夕见烧焚。 - 沙地上长满了蒿草和艾草,整夜都有燃烧的声音。 译文: 经过犬羊成群的地方,城墙因寒冷显得阴暗
注释: 一公房:这是诗的标题,也指诗中描写的场景。 幽深谁掩关:形容环境的幽静。 清净自多闲:表示心境的宁静和悠闲。 一雨收众木:一场春雨过后,所有的树木都恢复了生机。 孤云生远山:一片孤云在远处的山峰上飘荡,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花萎绿苔上,鸽乳翠楼间:描述春天的景象,花朵凋谢在绿苔上,鸽子在翠绿的楼阁之间觅食。 岚霭燃香夕,容听半偈还: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点燃香火,聆听半句佛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