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琏
何村八景渡头渔唱 江上横拖一小冲,冲头江水去无穷。 坐观湍急昼还夜,便见流行始到终。 识到此时真理彻,探穷源处实心融。 尼翁川上无深叹,后世何人为启蒙。 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一段: 江上横拖一小冲,冲头江水去无穷。 江水浩渺,江面上横拖着一个小冲,这个冲头直插江水,仿佛是江水的源头,无尽的江水从这里开始流淌。 第二段: 坐观湍急昼还夜,便见流行始到终。 我坐在岸边
【注释】 复南昌守:复,又;南昌:古郡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唐时为江州都督府。此指诗人的家乡江西。彭泽:古县,治所在今江西省彭泽县。陶潜:即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厌:讨厌。浮罗春:酒名。 【译文】 又到江西当南昌太守, 喜爱陶潜,却讨厌彭泽。 喝着一杯浮罗春美酒, 是世外神仙般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陶潜的赞颂诗。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
【注释】 桃源春晓:指桃花源春天的早晨。桃源,传说中的避世胜地。 翠竹:嫩绿的竹子。 雕梁:精美的屋梁。 紫燕:燕子。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 香露:芳香的水珠。 罗衣:丝织的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写出春天清晨时美丽的景色。首句“翠竹春风动”,写出了春风拂过的竹林;次句“雕梁紫燕飞”,写出了燕子飞翔在雕花的屋顶上。第三、四句“百花随意择”,写出了百花盛开
北府春风暖,南园午簟凉。 北府:指京城长安。 胡大声(709~759):唐代诗人。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为唐都城所在地。暖:温暖。南园:即南中,泛指南方。簟(diàn):竹席。凉爽。 行藏:出处进退,比喻仕宦升沉。寓:寄托、安顿。独恨天茫茫:只有天地茫茫一片。天茫茫:指人世沧桑,世事渺茫
《和虚舟明府赋得不知秋思在谁家》赏析 《和虚舟明府赋得不知秋思在谁家》这首诗是明朝吴琏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作者的内心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梧叶飘寒不禁秋,况逢清夕露华流。” - 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梧叶飘落,天气寒冷,但清冷的夜晚露水更加明显。这里的“飘寒”和“流”都描绘出了秋天的寒冷和清新。 2. “征人漠漠云归塞,晚笛声声风满楼。” -
``` 寓太学拨闷其一 白发贫江南,青衫老江北。 井渫人不食,伊谁为凄恻。 注释: - 白发:指年老的容颜,这里指诗人自己。 - 贫江南:意指贫穷的南方,可能是指诗人在南方的生活状态。 - 青衫:古代文人常穿的一种衣服,代表其身份和学问。 - 老江北:意指年纪大的老在北方,也可能是指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井渫:意为清澈的井水,用来比喻人的清白。 - 人不食:意思是人们不再吃饭。 赏析:
【解析】 “刚峰”即指山峰,“石骨插天秀,烟花对人好。”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奇峰怪石的画面。山石的骨骼插入天空,显得格外高峻、雄伟;而山花烂漫,与游人相遇,更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气。“细草春复秋,壁立乾坤老。”诗人把目光投向了脚下的小草,小草虽然只有一簇簇细草,但却能从春天一直生长到秋天,可见其生命力之强韧不屈。同时,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山峰,那山峰虽巍峨挺拔,但依然屹立着
【注释】 1. 乞休:请求退休。丰城:地名,今江西丰城县。寄:寄给。南昌:江西省省会。郑通府:人名,作者的朋友。 2. 两膝报平安:双膝向天祈求平安。 3. 烟艇南溟外:在南溟之外乘船漂泊。烟艇,指烟波浩渺的小船。 4. 浮云细细看:细看天上的浮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请求退休之后寄给朋友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宁静、安详的生活态度。诗中“一”和“两”字用得十分巧妙
注释: - 海滨古邹鲁,山木间楩梓。 - 邹鲁:指邹国和鲁国,是古代的两个小国名,也是对孔子故乡的称呼。 - 山木:比喻人才。 - 楩梓:两种珍贵的木材,泛指树木。 - 先生笔则笔,千载垂青史。 - 先生: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 笔:指文采或才华。 - 垂青史:指留下不朽的历史记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两位进士回家后所写的诗。首句“海滨古邹鲁”,点明了两位进士的出身地
郑元美因事被拘系在宪狱之中,我写诗来慰问他。 大贤人啊,您是公冶长, 受拘禁并不觉得羞耻。 只是可惜,您的头发已白, 没有人来照顾您,抚育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