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道
【注释】 出师:出征。 秋报:秋天的战报。 重兴六月师:重新起用六月的军队。 简书:指皇帝下韶书。 凤阙:皇宫的门,这里代指朝廷或皇宫。 鱼离:比喻军队离散。 吹律:指秋风声。风初应:指风开始吹动。 挥戈:指挥舞兵器。日乍低:太阳开始落山。 一军齐洒泣:全军一齐流泪。 为感采薇诗:因感慨伯夷叔齐采蕨而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所以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战事的诗。诗人在秋季就收到战争消息
【注释】 凿凶门:指开疆辟地,建立功勋。凶门,指边境之地。 登坛:指登上军帐,即出征。 戈剑拥:指手持兵器,保卫国家。 投石:指在军中进行操练。 椎牛:古代的宴享之礼,指犒劳将士,杀牛设宴。 折冲樽俎意:折冲,制止冲突;樽俎,指酒席、杯盘。折冲樽俎,指用好言好语来化解争端。 【赏析】 《观出军十首》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描写一位大将出征前的盛况场面,歌颂了将帅的威风和士气
【注释】:烽火照甘泉,将军出塞年。 万夫齐决拾,一鼓荡戈鋋。(万夫:万人,指战士。决拾:击鼓呐喊。) 地极回看斗,谷深长断烟。 萧条夕阳外,应听哭祁连。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行时作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友人远征的深情关切与祝愿。全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首句“烽火照甘泉”,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甘泉即今陕西淳化县甘泉镇。汉代置甘泉宫,甘泉山因之得名。这里代指边关。第二句“将军出塞年”
王立道的《观出军十首 其六》是明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豪情壮志。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详细解读: 1. 君王方北顾:描述了君王在北方注视战事的画面,表达了国家安危与君王紧密相连的情感。 2. 万里动天诛:“万里”形容地域之广阔,“动天诛”则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敌人的强大打击力。 3. 日月占兵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观出军十首》中的第三首。 ```plaintext 观出军十首 其三 诏出选元戎,人推卫霍雄。 天兵六郡卒,汉马五花骢。 气盖燕山石,歌酣易水风。 匈奴行徙牧,不敢向云中。 ``` 译文: 皇帝下令选拔英勇的将军,人们一致推举卫青和霍去病两位英雄。 六郡的士兵组成强大的队伍,骑着五花马冲锋在前。 他们的勇气如同压顶的燕山巨石,歌声高亢激扬,仿佛易水边的风声。
【注释】王师:这里指朝廷的军队。征:出征。羽林兵:皇帝禁卫军,又称羽林飞骑。尽说:都说。相和:应和。刁斗:古代行军用的信号器具。 【赏析】《观出军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此为第四首,描写了士兵们出征时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战争的热爱。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们出征时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战争的热爱。诗中的关键词“旌麾”是指军队中指挥用的旗帜
【注释】: 琐甲:古代的铠甲。 膺:当。朱绂:红色官服。 银鞍:马具,指骏马。紫骝:骏马。 将军五道出:将军分兵五路出发。 贾勇:勇敢地作战。超乘:超过车马。 论兵:讨论军事问题。 穷绝漠:到达沙漠边远地区。枭:同“枭”,猛禽,这里指斩首。 左贤头:汉将李左贤,为匈奴所杀。 【赏析】: 这是一首军歌,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 第一句是说:披挂着铠甲的将军,身佩红色的朝服
以下是对《观出军十首·其一》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万骑出长安,都人夹道看。诗句释义:“万骑”表示数量众多的军队,“出长安”指的是军队从京城出发。整句描绘了盛大场面,民众纷纷驻足观看。 旗参龙虎动,剑带鸊鹈寒。诗句释义:“参”是古文中表示三的意思,此处可能用来形容旗帜飘扬的样子,如参天大树一般;“龙虎动”形容军威雄壮、气势磅礴。整句描绘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 玄社新分土,黄金尽筑坛。诗句释义
注释: - 圣主本修文,安边再出军:皇帝本是修文的,为了安定边疆再次出兵。 - 戈鋋六月雪,旌旆半空云:战士们拿着武器在六月的战场上与敌人战斗如同下雪一样,旌旗飘扬如半空的云彩。 - 候骑宵中发,屯营柳外分:侦察兵在半夜时分出发,军队驻扎在杨柳树丛之外。 - 幕前文武士,年少有终军:士兵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年轻有才华,像古代的终军一样有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序》。 原句:传闻蔡经宅,一径入烟霞。 注释:《左传》记载:“蔡经之宅,有竹柏之茂。”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说蔡经的家宅,有一条小径通向烟雾缭绕的山间。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蔡经家宅的美丽景色,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 原句:地古藤萝合,溪回城市赊。 注释:《晋书》记载:“蔡邕为陈留太守时,于东都修起园池,种植五色花木,广为林泉。”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地古老而草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