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岳
戚畹雪亭孙挥使祖茔八景之一,题曰“鹤唳长松”求题限韵一首。 指显贵的外戚家族。雪亭,是诗人自号。孙挥使,即孙应时,字挥使,诗人的朋友。祖茔,指祖父的坟墓。八景,这里指祖茔中的八个景观。其一,即此诗的第一首。鹤唳,形容鹤的叫声。长松,指松树。点染,指点缀。真堪入画屏,真是可以入画的美景啊!九皋,即九野,泛指大地。宿露,指早晨露水。三岛,即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徂徕,山名。地近,地势接近。应无恙
【解析】 本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同时,考生还要注意诗中一些关键字词的注释,如“残月”“熹微曙色”分别指初升的月亮和清晨的微光等,“令尹”“广文”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冉冉流光”指时间的流逝等
注释: 五月十一日,王世赏侍讲西园晚酌即席限韵一首。 花底清飔醒醉颜,城头落照尚忘还。 便须觞咏从今日,未必林泉胜此间。 绿醑浮春倾北海,翠屏宜晚对西山。 心惊远道青骢骑,梦入中垣白鹭班。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清飔”、“落照”起兴,写诗人在西园宴饮的所见所感。首联写酒席上的欢欣和宴后的怅惘;颔联抒写诗人对林泉生活的向往,但并不完全否定眼前的宴会;颈联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荡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冬至日谒陵时,因见诗而作。 泼纸云烟扫不开,斋房稠叠见诗来。 丰年正拟称多黍,盛世真堪咏有莱。 短草夜深羸马齧,高柯月上乳乌哀。 行囊剩有珠玑在,错落人惊出蚌胎。 注释: (1) 泼纸云烟扫不开:泼纸指用墨水在宣纸上挥写。 (2)斋房:指书房。稠叠指书籍很多,堆积如山。 (3)丰年:丰收之年。 (4) 盛世:太平盛世。 (5) 羸马:瘦弱的马。 (6) 高柯:高枝。 (7)
《冬至谒陵和吴原博韵五首·其五》是明朝诗人倪岳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路绕溪湍定几湾:描述的是道路环绕在湍急的溪流旁,形成了几个弯弯的湾。这里的“溪湍”指的是湍急的溪流,而“绕”则表达了路径曲折蜿蜒的意境。 - 坦夷才过即孱颜:这里描绘了刚经过一段平缓的路程后,景色变得有些荒凉或疲累。用“孱颜”来形容这种景象,既有贬义也带有些许诗意。 - 一时直欲乘风去
注释: 冬至谒陵和吴原博韵五首 其三: 沙河冰封石头桥,并驾共骑来追赶。 担心攀登危险之路而自我责备,害怕寻找前人的覆辙而自取其辱。 傅岩舟楫是何地,郑国舆梁又是谁? 回首望去,那些丹青绘画正绚丽夺目,路人指点着梵王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冬至时节去谒陵的五言诗的第三首。全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沙河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首句“沙河冰合石桥危”
这首诗由五首组成,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逐句释义: 1. "翼翼颠崖接断冈" - 形容地形险峻,山峰陡峭。 2. "山城风景倍荒凉" - 描述山城因环境恶劣而显得更加荒凉。 3. "露根宿麦犹无雪" - 即使到了冬天,露水覆盖的麦苗也没有积雪。 4. "带叶生柴尚有霜" - 即使是带叶的树枝也有霜冻。 5. "坐畏拥炉冬正暖" - 坐着害怕被火围困在温暖的房间里。 6. "困便欹枕夜初长"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属于情境型默写,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和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具体情境。答题时要紧扣语境,正确写出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出现错位现象。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旬宣、专理(治理)、冶、榕叶阴浓。 【答案】 ( 1) 旬宣一路惜分携, 天路霜风送马蹄 (2) 过浙有山皆置冶, 入闽无水不通溪 (3) 梅花香冷吟情健,
诗句输出: 归途风日总熙然,联骑仍逢阆苑仙。 陵祀有严分祭岁,山呼无计预朝天。 葭灰已应初阳律,云气应占大有年。 却忆西人怀拯济,匡时何策继唐贤。 译文输出: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骑着马与同伴们一起穿越山川。在陵墓前进行祭祀,庄重而神圣,祈祷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注释解释: 1. 归途:返回的道路或旅途 2. 风日:天气和阳光 3. 阆苑仙:指神仙般的蓬莱仙岛 4. 陵祀
金台夕照 谁筑高台势半倾,昔人犹慕好贤名。 天于白日自今古,士与黄金随重轻。 返照又兼飞鸟没,残霞时傍断虹明。 萧萧易水知何地,登眺惟深感慨情。 【译文】 是谁修建的高台倾斜了大半边天,过去的人还羡慕贤良的名声。 太阳每天从天空中升起,从古今至今一直如此, 人们和财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轻重。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鸟儿消失的地方, 晚霞时常陪伴着断了的彩虹。 我站在河边感叹时光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