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岳
【注释】 词垣:指翰林院。二十载:二十年。双凤:唐人李峤有《双凤诗》;一夔:宋人黄庭坚有《一夔诗》。元:原,原来。重礼:重视。士子:读书人。谈诗:作诗。河桥:即汴河桥,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作者在诗里对陈师召的才学和为人作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了深厚的情谊。 开头两句:“词垣二十载,友道托深知。”词垣是翰林院的别称。二十载,意谓陈师召与自己相识相知已二十年了。“友道”
三月晚泊和合驿 晚投和合驿,地近久知名。 茅屋孤村断,烟波一棹轻。 冰痕沙半折,春色柳初荣。 自信儒官冷,无劳候吏迎。 【注释】 1. 三月:这里指春季的三月份。晚泊:傍晚停船靠岸。和合驿:地名,位于今天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西南角。地近:地理位置临近。 2.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孤村断:形容村庄荒凉、人烟稀少。 3. 烟波:水面上飘浮的烟雾或云气。一棹轻:形容划桨时轻松自如。 4. 冰痕
诗句释义 1 载酒都门道:带着酒意从首都的城门出发。 2. 春风花满园:春风吹拂,花开满园。 3. 永怀别后事:永远怀念与陈师召分别的事情。 4. 须忆醉中言:必须在醉酒时回忆起陈师召的话。 5. 求友长怜子:在结交朋友时总是关心陈师召的孩子。 6. 居官屡得孙:当官时经常得到孙子。 7. 何时寻旧约:什么时候寻找旧日的约定? 8. 联佩掖西垣:像古代官员那样佩戴玉饰,守卫宫墙。 译文
【解析】 此诗首联“左掖候朝回,西溪共客来”交代了时间地点;颔联“陶翁思对菊,杜老慰登台”交代了主人身份。颈联“山近秋屏列,池清晚镜开”写景。尾联“似忘红日堕,犹欲尽馀杯”写情、写意。 【答案】 译文: 早晨在皇宫中等待上朝归来,与陈氏之女一同来到西溪游览。 陶渊明思念菊花,杜甫安慰诗人登上高楼。 山峦接近秋天的屏风般排列,池塘清澄如同晚上的镜子打开。 似乎忘记了夕阳已经西沉
【解析】 本题属于名篇名句的考查,名句默写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常考题型,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骊驹”“金马”是关键词,考生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番直别金马。衔杯复踟蹰,把袂此倾泻。交情固同陈,文采岂殊贾。容台藉增重,江南慕风雅。”译文:边走边唱歌惊动了骊山的骏马
【注释】 穿岩:指山间小径。结疏屋:搭建茅屋。接陇:指田边。布秋菑:播种秋田。郭:外城,城外。路非远:道路不太远。还家心自迟:回家的心思自然慢了。最宜:最好。春雨后:春天的雨水滋润过后。又近:接近。夕阳时:傍晚时分。青溪曲:青山绿水之间曲折的小路。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千里思: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赏析】 《陈氏西园即席次镜川杨学士韵·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律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玉堂深幸一官闲,曾许山行并锦鞍。 玉堂深幸一官闲,曾许山行并锦鞍。这里的“玉堂”指的是古代高官的办公场所,“深幸”表示深深庆幸或感激,“一官闲”意味着一个官职空闲,无职事之烦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目前职位的满意和悠闲。曾许山行并锦鞍,暗示了诗人以前有计划去游历山川,骑马而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禹锡自应先致约,玄晖何事惜追欢。 禹锡自应先致约,玄晖何事惜追欢
注释: - 荒凉临绝塞:荒芜的边塞。 - 摇落值高秋:秋天树叶凋零。这里指秋天,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 古镇山当垒:小镇上的山脉像壁垒一样矗立。 - 孤城树映楼:孤立的城池和树影映在楼上。 - 戍兵深可念:戍守的士兵令人深深牵挂。 - 驿骑暂须留:驿站的马匹暂时要留下。 - 却忆劳行役:回想起辛勤的劳动。 - 清吟谁与酬:谁能与我一同吟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人之作,通过描绘边塞风光
【注释】: 1. 九日游陈氏西园即席次镜川杨学士韵(其一): 诗人在重阳节游览陈氏的花园时,应杨学士之邀,赋诗一首。 2. 红叶明孤屿,黄金媚一川: 红叶映照着孤独的岛屿,黄金色的稻田像一条流光溢彩的长河。 3. 山童供午饷,野老刈秋田: 小孩子们为中午提供饭食,老人们收割秋天的庄稼。 4. 归鸟高还下,闲云往复旋: 飞鸟从高空返回,悠闲的白云来回飘动。 5. 试看村社日,扶醉说丰年:
注释: 南北驰驱异,东西奏对同。 翻思三载上,又是五更中。 好事传青琐,新编出彩筒。 如闻双凤语,翙翙在梧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学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南北驰驱异,东西奏对同",描绘了学士们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上奔波忙碌、尽职尽责的精神风貌。他们不论身处何方,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次句"翻思三载上,又是五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