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岳
【注释】 弘治纪元戊申:指明孝宗弘治元年,即1488年。 侍从亲耕:皇帝亲自到田中耕种。 籍田:古代天子祭祀后,在藉田上耕种以祭先农。此处指皇帝亲耕藉田。 用程学士韵:程学士,即程敏政,当时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因与李东阳同为文渊阁大学士,故称“程学士”。 壬戌:农历年干支纪年,戊申、壬戌为同一天,故称“同日”。 貔貅:古兽名,比喻勇猛的军队。 万灶:指军队数量极多。 礼重:重视。 近郊
【注释】 同寅章德懋黄仲昭庄孔易:指作者与三位同事。言事去职:因直言进谏而被免职。太息:叹息,哀伤。自示不寄三人:意为向这三位友人表示自己不寄予希望于他们。楚人但识湘闾(yī):指屈原被放逐至湖南,楚人只记得他曾经在汨罗江边哭泣过(汨罗江是流经湖南的一条河,屈原就在这里投江殉国了)。汲黯存:汲黯曾为汉代名将,以刚直敢言而闻名,后来因为遭忌而被免官。君恩:指皇帝的恩泽。 【赏析】
芳池春水 芳池一曲接银河,分得天家雨露多。 新涨受风牵翠縠,好山随月堕青螺。 注释: - 芳池:美丽的池塘,此处指自然景观中的池塘。 - 一曲:形容池塘水面宽阔,如同一条弯曲的河流。 - 银河:比喻池塘如银河般辽阔,美不胜收。 - 分得:享受。 - 天家: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帝或朝廷。 - 新涨:指池塘因雨水而水位上涨。 - 受风牵:被风吹动,仿佛被牵引。 - 翠縠:绿色的绸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诗题中的“燕然”指的是今蒙古国肯特省的杭爱山,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关隘,也是古代汉、匈两国的界山。此山以东汉时窦宪北伐匈奴大获全胜而刻石记功而得名。 烽火边城鼓角悲,黄沙漠漠北风吹。 烽火边的城镇中,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令人悲伤,黄沙漫漫,北风呼啸。 关山远隔云中戍,车马新屯霸上师。 关山遥远,位于云雾之中,军队驻扎在云中的要塞里;战车马匹刚刚到达了霸上驿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甲辰正元奉命南郊看牲”,这是一道要求考生赏析诗歌形象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形象的特点入手,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一句:漏转重城夜不扃,两街高炬烛青冥(注释)“重城”指京城,“扃”是关闭的意思。“两街高炬”是指京城内外的大街都点起了灯火,“青冥”形容夜色之深。诗人以“重城”“青冥”为背景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每一句。 南郊晴旭晃銮仪,天路无尘进辇迟。 这句的意思是在晴朗的天空下,南郊的景象非常美丽,使得皇帝的车驾显得有些缓慢,因为天空没有尘土。 京兆青箱依耒耜,教坊花鼓应旌旗。 这句的意思是京城里的官员们穿着青色的衣服,手持农具,就像是古代的农夫,而宫廷的音乐和舞蹈则像是在庆祝丰收,呼应着旌旗。 明禋早致先农享,粒食仍歌后稷诗。 这句的意思是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先农的敬意
这首诗是孟春奉陪庙享纪事而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祠殿森严楯陛重,雍歌初彻燎烟浓。 祠殿庄严雄伟,阶梯层层叠叠。 奏乐开始时歌声悠扬,香烟缭绕。 虞周典礼千年合,文武衣冠百辟从。 古代的礼仪和典礼延续了几千年,文武官员穿着华丽的服饰参加朝见。 日影渐移高阁漏,露华犹拂御街松。 太阳渐渐西沉,影子映在高楼上,露水滴在街道上的松树上。 却瞻天仗东风里,冉冉霓旌导六龙。
【注释】 银河如璧护重关:指皇宫外有银河环绕,就像把重关(高大坚固的城门)用璧玉(美玉)保护一样。 翠辇初临大祀坛:指皇帝的车驾刚刚到达祭坛。翠辇,即皇帝的车驾。 映日牙旗环禁旅:指皇帝的车驾在太阳下,像牙旗一样飘扬。 连空甲骑拥祠官:指皇帝的车驾周围,有成千上万的甲骑侍卫。 风云已觉争春丽:指天气开始变暖,春天的气息已经来临。 雨雪先惊入夜寒:指天气突然变冷,大雪或小雨让夜晚变得很寒冷。
孟冬时享斋宿院中和韵答克勤宾之二同年 玉署沉沉隐画墙,柳阴深覆御沟傍。钩陈天近通三接,奎璧星明共一堂。地迥自惊尘土隔,云深翻觉路歧长。叨参此会元非偶,二十年余白鹭行。 赏析: 这是明代诗人倪岳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由四首组成。第一首描绘了孟冬时节的斋宿景象,以及与同僚们在院中的和韵活动。第二首主要描写了宫廷建筑的壮丽与美丽。第三首则从自然景观入手,通过“钩陈”、“奎壁”等词汇
玉帐坐生风,将军冠世雄。 雕弓控明月,宝剑抚晴空。 笳鼓军容肃,旌旗敌阵空。 清朝有麟阁,行见纪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