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繗
清明有感 【注解】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的4月5日左右。 思转加:思念更加深重。 嫩绿又开新柳眼:春天里,柳树上新长出的细叶如新生的眼睛。 娇红不是旧桃花:春意盎然时,桃花也显得格外娇艳,但并非旧时之桃花。 遗恨空流水:指心中的遗憾如同流水一般,无法挽回。 三尺孤坟自落霞:形容坟墓孤独而凄凉,周围只有落日余晖。 凄凉眼前泪:眼中含着悲伤的泪水,无法流出。 译文: 在清明节这天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徐氏所作,表达了他对徐氏的期望和祝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莫怨秋风归路迟,芙蓉江上未曾知。——不要埋怨秋风让我回程的道路变得缓慢,因为我知道芙蓉江上的美景从未被知晓。 2. 巨舟正到中流处,美玉方当善价时。——正当我乘坐的大船驶向江心之时,正是发现并赏识美玉的最好时机。 3. 天际风云还有待,海门烟月暂相期。——等待天际的风云变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歌思想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本题中“瞻望忍能歌怙恃”一句中的“瞻”指“远望”;“怙恃”是指父母或依靠的人;“忍”“能”表示可以;“歌怙恃”是说在远望时可以唱出对父母的怀念。“奏陈端许奉蒸尝”一句中的“奏陈”指的是上奏陈述;“端”是极,最的意思;“蒸尝”是一种祭祀方式。“庭槐影里乾坤阔
【解析】 本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朝廷用人情况的评论。前四句写朝廷用人的豪气与胆略,最后四句写朝廷用人的英明。 第一句“鹭车南下拥干旌”,写朝廷用人大有声势,“鹭”即鹭鸶,古人认为它是南方水鸟,这里用来比喻朝廷用人如鹭鸶南来一样浩荡。“拥干旌”是指旗上插着干草,古代用竿子驱赶牲畜,竿子上插着干草可以驱马,这里比喻朝廷用人的威严和威势。“干”字是古汉语中“翰”的意思,即笔,这里指代文采。“拥干旌”三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语句进行分析。“乘舟不是打秋风”,是说船不是去打秋风的,诗人以反衬手法,表明自己的归心之急切。“沧海南来庾岭东”,“沧海”指大海,泛指南方;“庾岭东”指南方。这句诗的意思是:从海上来的大船正驶向南方的庾岭。“十载交游萍水上”,“萍水上”指水上飘浮的浮萍;“十年”指十年的光阴,十年中诗人和杨景昌交往密切
并育乾坤浩荡春, 太仓粒米渺然身。 盟追洛社风流古, 言契金兰臭味真。 同异浑忘心外迹, 亲疏相爱义中仁。 若教东鲁无君子, 未必能成尚德人。 注释: - “并育乾坤浩荡春”:天地间共同孕育春天的气息。 - “太仓粒米渺然身”:形容极小的粮食也显得渺小。 - “盟追洛社风流古”:追溯着古代洛阳的风雅和友谊。 - “言契金兰臭味真”:用言语表达出金竹般的气味,比喻彼此志趣相投的真诚。 -
这首诗是作者对吴氏义学田的赞美。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数亩膏腴郊外郊,舌端耕破陇头遥。" - 译文:"数亩肥沃的土地位于郊外,用舌头耕种可以耕破远方的田野。" - 关键词注释:膏腴(gāo yú,土地肥沃),郊外(yè chū,指远离城市的地方),陇头(lǒng tóu,形容山冈上的田地)。 -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吴氏义学田的肥沃和广阔
【注释】: 1.和梁大尹途中风景:和,同。大尹,官名。大尹的官职比太守高一级,是朝廷中的重要官员。大尹在途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写诗以表达他的情怀。 2.琼海年来俗境迁:琼海,地名。年来,指近来以来。俗境,指世俗的生活。 3.我侯历览独垂怜:我侯,指作者自己。历览,指浏览。 4.润沾香雨山花好:润沾,指雨水滋润。 5.翠偃轻风径草鲜:翠偃,指草丛。 6.载道颂声闻駃舌:载道,指传播。颂声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远持节使出花封,劝稼亲民总为公。 - 注释: 指诗人因持节使的身份而出行,目的是视察农业并关心民生。 - 赏析: 诗人作为持节使,肩负着监督和促进地方政务的重任。此行不仅是为了完成官方使命,更是为了亲自观察民间的生活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为民谋福祉。 2. 葵藿有心终向日,草茅无地不从风。 - 注释: 比喻那些忠诚、顺从的人始终追随光明和正义。 -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题目为“题吴氏义学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 - 这句话讲述了吴门(即苏州)一个注重道义的家庭重视教育,不仅重视学问,还愿意花钱建立义学,也就是免费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况复"表示再加上,"轻财"指不吝啬财物,"置学田"是指建造学校田地。 2. 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