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重要意象以及手法等。同时,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答题思路应是先写出全诗,然后依次分析出每句诗的意思及注释;最后对全诗的内容作概括性赏析。 第一联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江北纪行十六绝六合观:这是第一句,描述了诗人在六合观(一种古代的观景建筑)观赏江边景色时的心情和所见景象。六合观可能位于江南或江北,具体位置不详。 2. 秦项真如弟与兄:第二句表达了对秦、项两朝历史的感慨。秦朝与项羽的对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被比喻为兄弟。这里的“真如”可能指的是真实的历史情况。 3. 灭秦兴项子心情:第三句描绘了项羽消灭秦朝
江北纪行十六绝六合观 注释: - 纤脆:纤细而脆弱。 - 饭客、虔供:指侍奉的客人和殷勤招待。 - 行者师:即行者之师,指行走江湖的旅人或修行者。 - 指点:用手势示意,指引方向。 - 欧冶宅:传说中春秋时期铸剑匠欧冶子(又称干将)的居所。 - 剑光:指剑的光芒。 - 差差:形容闪烁不定的样子。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江北游览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感慨之情
破尽曹瞒百万师,建安遗叟望传麾。 可怜皎皎钟山月,不照成都赤羽旗。 注释:在六合观的破晓时分,曹操的百万大军已尽数溃败。那些曾经的建安遗老们,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远方,仿佛在期待着什么旗帜的出现。然而,那明亮的皎洁月光却无法照亮成都是蜀汉的旗帜。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未来的期盼。诗中的“破尽曹瞒百万师”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注释】 ①江北纪行十六绝:诗题,即“江北纪行”的十六首。 ②六合观:在南京秦淮河畔,相传是南朝梁武帝时建的道观。 【译文】 驱车远出长林下, 偶遇孤僧共语幽榭。 春星点点半壁山,淡辉微闪无光彩, 独醉松风清夜阑珊。 【赏析】 《六合观》是一首描写作者游览六合观的即景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六合观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作者与僧侣的对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首两句“驱车远出长林下
【注释】 1.六合:即六合门,位于今南京市中华门外。 2.塞马嘶华月:指塞外边地的战马在月下奔驰,发出凄厉的嘶叫声。 3.南下天兵驻此滨:指南朝军队南下至此。 4.施冕弁:戴帽子,这里指古代汉族官服,冠上加有帽沿,形如“弁”。 5.江津莫错比河津:指长江之渡口与黄河之渡口不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伐前写的一篇纪行诗。诗中通过描述南北两军渡江时的景象
江北纪行十六绝: 第一绝 神龙奋迅挟风雷,汹汹鲸波一叱开。 万国班声海应沸,太平天子自燕来。 第二绝 玉帛云罗满路傍,羽仪清切动天香。 九重深闭无由见,万里归心望凤皇。 第三绝 六师初出震河阳,千里烟尘暗帝乡。 莫道关山千万里,人间无处不春光。 第四绝 日色寒侵紫塞尘,朔风如箭射雕轮。 胡儿不识回中使,但见单于新酒樽。 第五绝 汉月还从塞外来,胡沙已复怨风摧。 千营百帐皆秋草,一夜寒声传戍哀。
江北纪行十六绝六合观 圣涯涵泳程夫子,门下如公不数人。 遗冢历阳阡陌里,残霜枯草独生春。 注释:在六合观游览时,我想起了程夫子的高尚品德。他门下的学生,像您这样杰出的只有几个人。他的墓地位于历阳城郊,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生机勃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合观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以“圣涯涵泳”起兴,表达了对程夫子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又以“门下如公不数人”来赞美程夫子的高风亮节
王世赏大参以“途间诗六首”索和次韵,其诗《观陡》如下: 流水波波荡远天,一波一曳陡间船。 鬼谋不与人谋会,坐见通渠作涸泉。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注释与赏析: 1. 译文: - “流水波浪滚滚,似乎要荡尽天空的边际”:描述水流汹涌澎湃的样子,好似要冲击至天际。 - “每波起伏,如同在狭窄的水道中颠簸着小船”:比喻水流的动态,形象地描绘了水波在狭小空间中的摇曳。 - “鬼计不会与人共谋
【注释】 1.纪行:记录行程。 2.六合观:即六合楼,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朝时建造的一座楼阁,因楼高四层,可以远眺江天景色而得名。 3.昆仑:指昆仑山,在中国西北部。 4.定山:在南京市东北,为南京的著名风景区之一。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625年(隆庆元年),诗人在赴京途中,由南京经镇江、扬州到北京。作者在途经六合楼时,登楼远望,见江天万里,山水相连,心旷神怡,遂写下这首纪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