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
【注释】和:答诗,酬答;吴茂贞:名不详,大理寺丞,官名;见寄:收到别人的信后回复。舟中感兴:作者在船上作感怀的诗歌,这里指《舟中夜吟三首》,这是组诗的名称。三绝:这里指第三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经如造化妙难窥:意谓佛经深奥,难以窥测其奥义。造化: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妙难窥:精妙深奥,难以揣摸。生长收藏自四时:意谓佛教经典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有生有灭,循环不已。
【注释】 般:通“盘”。四子:指《论语·先进》载孔子与其子孔鲤、子路、子贡三人的对话。吕和叔即吕安,东汉人。 剪制:裁剪。春服:春天穿的衣裳。舞雩(yú):古代求雨之祭,以木杖为雩,立于木上而舞以祈雨,故名舞雩。 点也:指颜回。 海:形容胸怀如海。 勺水:一瓢酒。 【译文】 船中读着吕安的《四子言志诗》, 裁减的衣物都是春天的衣衫, 曲折的山峦溪谷尽是歌舞。 他的心胸宽得就像大海,
和吴茂贞大理见寄舟中感兴三绝(其一) 阿奴执役供家政,问有能声亦纪纲。二氏大为吾道蠹,彼疏斯粺敢相方。 注释: 阿奴:奴仆。执役:承担家政服务。供家政:指家务事,负责处理家庭事务。问有能声:询问谁有能力主持家务。亦纪纲:也是维持家规和秩序的。二氏:指佛教和道教。大为吾道蠹:极大地破坏了儒家之道。彼疏斯粺:他过于松散而自己却很自满。相方:相互比较。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家庭生活琐事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需要了解诗词中重要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和吴茂贞大理见寄舟中感兴三绝”是这首诗的第一联,首联交代了诗人因何而感:因为看到吴茂贞的《舟中感兴》诗而有感而发。“江山”指自然景观,“天”指自然规律。这两句的意思是:到处是美丽的江山,却都是自然的规律;饿了吃饭,吃饱了睡觉。“声音笑貌都消尽”,意思是:一切的声音、笑貌都消失殆尽
【注释】 中都:即今河南开封。 烂漫游:随意游览,无拘无束。 公:对人称自己的尊称。 万里看花:形容路途遥远。 东风:春风。十二楼:洛阳的名胜之一,在城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的是林少参赴京报政,所以诗人以“送”字起头,点明诗题。 首句写林少参游踪之广,“中都”是当时的都城,“烂漫游”三字,既写出其游踪之广,又写出其游兴之大,也暗寓了作者自己的心情
三月梅花齐 人力端能夺化工,香吹榖雨半头风。 道傍车马自朝夕,谁识原非积李丛。 注释:三月的梅花竞相开放,人们努力地想要超越自然,然而花香却只能与春雨相媲美一半左右。路边的车马来往不息,它们都是朝暮往返,但又有谁知道这些繁华背后,原来都是堆积如山的李树! 赏析:此词咏梅。上片先写梅的盛放,次写其香气,再写其花期之长;下片写路边车马往来,暗示人世的喧嚣和匆忙,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哲理意味
这首诗的原文是: 唐亭不见枕浯溪, 仅见峿台溪水西。 一啸度香桥外去, 山禽仍近古碑啼。 注释: 1. 唐亭:指唐代建造的亭子。 2. 枕:靠近,依傍。 3. 峿台:地名,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4. 溪水西:指的是溪流的水向西流去。 5. 一啸度香桥外去:形容诗人在吟诵诗篇时,声音悠扬,仿佛随风飘荡,穿过香桥,向远处飞去。 6. 山禽:山中的鸟类。 7. 古碑:古老的石碑。 赏析:
江门千树花,红白纷点缀。我登碧玉楼,笑领几茎去 - 诗句释义: 1. "江门千树花,红白纷点缀" - 描述了江门岸边的景色,无数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红白相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我登碧玉楼,笑领几茎去" - 诗人站在碧绿如玉的高楼上,笑着采摘了几枝花,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向往。 - 译文: 江门边,千树万朵花竞相开放,红的、白的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生动的画面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是“次韵留别白沙先生”。“白沙”即白沙先生,作者的朋友、挚友张志和的号。次韵,就是按照原唱者的词牌,用原调填词。留别,是舍不得告别的意思。这首诗写送别的场景。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先生下堂来,躬身答拜;第二句写白日当庭,春光浩无际;第三句写春光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春光,也像先生的胸襟一样开阔;第四句写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也普照了诗人的心怀。 【答案】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其情感;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结合写作背景等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和作用,并结合写作背景等进行赏析。 (1) 江心一见一胡卢:在江中心遇见了一个人。 谙练君应过野夫:你熟悉水性吗? (2) 不是湖南聊共饭:你难道不想在湖南共度此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