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
《和咏贫士七首》其二:我兴旷古怀,不见羲与轩。 章韨岂不好,未能易丘园。 疲马愁路歧,破剑销炎烟。 曷以抗老饥,道书读且研。 南邻不厌余,讲德有微言。 原宪蓬蒿人,谁谓赐也贤。 注释: 1. 《和咏贫士七首》:是杜甫的组诗作品之一,共七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2. 《和咏贫士七首》其二: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在贫困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因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和杂诗十一首·其九 昨预曲江游,龙楼拜玄端。 有诏推史才,惭愧丘明迁。 贞女耻自衒,硁硁已华颠。 我岂利齿哉,名可啖而餐。 东方隐金门,庞蕴空世缘。 季孟参处之,志在渊明篇。 注释与解读: 1. “昨预曲江游” - 曲江游:指唐朝诗人杜甫曾游览的曲江。 - 龙楼拜玄端:古代官员常穿玄衣,此处可能形容杜甫身着官服,在朝廷中进行礼仪性的活动。 2. “有诏推史才” - 推史才
【注释】 七雄:春秋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 君臣相诈虞:指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之间互相欺骗。 丹青:绘画。遗书:指秦始皇焚毁百家之言的《史记》。 金台:指秦国的宫殿。 邱陇:指坟墓。旧都:指秦国灭亡后,咸阳。
【注释】: ①朝得:早晨得到。故人:老朋友。书:信。②缄(jiān)题日:密封书信,题上日期。③釂(yǐn):斟满。觞(shāng):酒器。④杞国忧天倾:杞国因天倾而忧虑。⑤婺妇: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时著名哲学家。⑥田舍忧:指农舍中农民的忧愁。⑦赤风:红风。⑧一醉:一杯酒。⑨已矣:完了。苟求:苟且求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
诗句原文: 精卫何其愚,填海欲成岭。 夸父持杖走,猛气逐日景。 彼为不可成,至竟同灰冷。 译文: 精卫鸟是多么的愚蠢,它想要填满大海却只成为了一座小山。夸父想要追逐太阳,却因为力大无边最终化为灰烬。他们的目标看似遥不可及,结果都是徒劳无功。而我只能持有一块小小的胶泥,希望它能清澈地流淌在江汉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精卫、夸父、郁仪和儒生为主角
注释: 落花坠茵席,其半随飞蓬。 释义:花瓣从空中落下,落在草地上,一半飘散在风中,另一半随风飘扬,就像飘散的飞蓬一样。 繄岂赋命殊,无心成化工。 释义:我怎么能认为自己的命运与众不同呢?我只是无心而为,却成就了这等大事。 绛灌排贾生,何侯荐两龚。 释义:像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一样,被世人所推崇,他们的名声传颂千古。 得失自在彼,屈伸将无同。 释义:个人的得失在于他自身,不能强求与别人相同。
【注释】 《杂诗十一首》其八:汉儒于六经,寝食犹农桑。千百存什一,𩥫驳米与糠。后人恣拣汰,适道资赢粮。 “我耕君食之”:指农夫辛勤劳作,为皇帝提供食物。 侧闻斲轮言,冥会神无方。林中日观易,如举瑶池觞。 “侧闻”:偏听,私下听到。 《庄子·天地》:“吾丧我。” 冥会:深通。 “林中日观易”:《庄子·天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俄然觉,则蘧蘧(qúqú)然周于天下。” “如举瑶池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杂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夸者争荣名,几人能至老。 - “夸者”指那些喜欢炫耀的人。 - “争荣名”意为争夺名誉和名声。 - “几人能至老”意思是说有多少人能一直追求到老。 - 这里反映了一种对名利看淡的态度,指出了人们往往在年轻时追求功名,但很少有人能够长久地享受这些荣誉,最终会因为名利而失去生命或健康。 2. 孔翠伤其尾,明膏不自保。 -
这首诗是杜甫对一位贫士的慰问诗,表达了诗人对其困境的同情和鼓励。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1. 好游非蜀严,亦历四五州。 (注释:喜欢游览,不是四川严州一个地方,也走过四五个城市。) 2. 出处云无心,颇与帘卒俦。 (注释:出走的地方没有牵挂,也像帘子一样简朴朴素。) 3. 灭釜燃孤炊,投钱酌清流。 (注释:把锅烧灭了煮一顿饭,把钱投进清流水里。) 4. 我生如百草,遑代春雨忧。 (注释
【译文】 正风何冲融,楚骚浅以迫。 元封逮建安,祖述递阡陌。 波澜涨庾鲍,酋帅雄甫白。 崎岖文章境,坐使堂奥窄。 吾观道与文,不啻分主客。 永言思无邪,性情有真宅。 注释: - 正风何冲融:正风是指古代的雅乐,冲融则形容其和谐流畅。 - 楚骚浅以迫:楚骚是指屈原的《离骚》,这里的“浅”表示过于浅显,“迫”则表示过于急促。 - 元封逮建安:元封是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建安是东汉末年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