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堪
【解析】 “原头芳草绿如茵”一句中,原头:原野;芳草、绿如茵:形容草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飞絮:柳絮;漫天:满天空;绕路:在路旁飞舞(指飘散);落花:飘落的花瓣。 “寒食江南已过春”一句中,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吃冷食),因天气寒冷而得名;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已过春:春天已经过了,指清明节前后。 “飞絮漫天兼绕路,落花如海倍愁人”一句中,飞絮:柳絮;满天:满天飞舞;绕路
注释:在春天的江边,我听着雨声入眠。水波亭下水波平静如镜,映照着天空。当时我们用参差的玉器测量江面,如今春风拂过钓船,满船都是欢声笑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诗人与朋友在钓鱼时的愉快心情。诗人以“着我春江听雨眠”开篇,形象地表现了春日里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接着,诗人用“水波亭下水如天”来描绘水乡景色的优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题陆季宏画碧桃花 飞去三千里,开过几劫春。 此诗意境深远 注释与赏析 1. 玄都观里花如雾 - 玄都观是道教圣地,象征神秘与超然世外。 - 花如雾形容花朵繁密、迷蒙,如云雾缭绕。 2. 曾弄参差引凤还 - 曾弄参差指花卉形态各异,参差不齐。 - 引凤还比喻花卉吸引凤凰来栖息。 3. 几度春风开劫外 - 几度春风指多次的春风拂面,暗示时间流逝。 - 劫外表示超脱世俗,不受命运摆布。 4.
【注释】 陈慎独(1240—1308),字子中,号东湖居士,浙江仁和人。元末明初画家。 菉竹:一种青竹。 坡陁(tuó):低小不平貌。 兼葭(jiān jiā):即蒹葭,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芦苇。 洲渚:水中的沙洲和浅滩。 咫尺雨中秋,披图谩愁予:咫尺,比喻近在咫尺,这里指画中的景。雨中秋,即雨后中秋,这里指雨后的景色。披图,打开画卷。妄,胡乱的意思,这里是形容自己的心情。 赏析:
注释:在晴朗的江上,画中展现了五彩斑斓的锦绣纹理。丹崖红树让人思绪万千。 画家的毫端染得秋意无边,如同几片飘浮在苍梧山的云彩。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了赵松雪先生的画艺。他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江上景色,丹崖红树,秋意无边,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画家高超技艺的敬仰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在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技巧等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此题中“方诸”是古代一种盛水的器皿,这里指列御寇的风。“泠然御其风”的意思是:列御寇像驾着风儿一样自由自在。“乃今见犹龙”的意思是:如今才见到龙王的真身。这两句写出了列子乘风而行时所达到的自由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向往之情。
【注释】 美人扑蝶:指美人扑蝶的图画。 双蝶忽飞来:突然,有两只蝴蝶飞来了。 扑之意偏好:喜欢用花去扑它,比喻爱慕之情。 绣扇着春堤:用绣花的扇子拍打春日的堤岸。 恐污宜男草:怕玷污了宜男草,宜男草是吉祥物,用来象征男孩。 【赏析】 《美人扑蝶图》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诗人看到一幅美人扑蝶的图画,十分喜爱,于是用绣花扇子在春日的堤岸边拍打,怕把宜男草(象征男孩)弄脏了。后两行是说,这样的举动
莫笑虎头痴,偏怜凤尾垂。 粉墙遮不断,翠雨湿多时。 注释:不要嘲笑那些像老虎一样的顽固之人(虎头),我反而偏爱那些如凤凰尾巴般纤细的(凤尾)东西。这粉墙无法完全遮挡住那东西,就像翠绿色的雨水一样,总是湿润着它。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堪的作品《题顾定之画出墙竹》的开头两句。首句“莫笑虎头痴”意在表达对于像老虎一样固执己见的人不必嘲笑;次句“偏怜凤尾垂”则是对那些纤细如凤尾之物的喜爱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寺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首句“人家青树合”,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村景色,青山、青树,白云、蓝天,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闲适与惬意。 第二句“僧寺白云封”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一座寺庙。这里的“封”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寺庙被绿树环抱,显得庄严肃穆;二是形容白云密布,遮住了寺庙的屋顶和四周,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注释: 窅窅(yǎo yǎo)——深邃幽远;杳渺。 带——衣带,指山腰。 沈沈——浓密貌。 静者——心境平静、宁静的人。 独得看云趣——独自享有欣赏云雾之美的乐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借景抒情,以“青山白云”为题,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于宁静生活的志趣。 首句“窅窅一带山”,写群山连绵。这四个字描绘出一幅群山环绕的壮观画面,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次句“沈沈万林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