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背诵与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的内容,再进行理解记忆。 “赞荣寿匾额”,这是对某人的赞誉,所以第一句应为“称赞荣寿匾额”。第二句是说“管弦之声”,所以第二句应是“乐声悠扬”。第三句是说“善行”,所以第三句应为“善行无疆”。第四句是说“桃笑三偷金屋蔼”,所以第四句应是“桃花含笑三更来”
福建巡按攒入秋闱试士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赴考的诗,描述了考生们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忙碌地赶路的情景。行行奉命攒催程,渔父无知问姓名。 数日未应亲舍远,百年惟爱太阶平。 这是诗人对科举考试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多年辛苦准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只希望能得到一次公平公正的考试机会。天风大辟千人扇,海岳长悬万里灯。 舟子不知行客计,闽城桃李向谁青。 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注释:珠泪纷纷,仿佛想断了猿的哀鸣;贫困交游,无事可做,只能多言。相思若如此草,一路随君到故乡。 赏析:此诗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以“珠泪纷”、“欲断猿”形容离别时悲凄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次句写友人无甚事情,而自己却有诸多牵挂,只好多言相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三句化用《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将离别比作蘼芜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中秋的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的光辉洒满大地,家酿的酒香四溢,山芋煮铁鼎的香气扑鼻而来。在这样的夜晚,人们的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美好的意境。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日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水为月之精,月乃天之镜。 除却春夏节,惟秋得金令。 金水相生焉,光辉故井井。 一年几中秋,达人所以兴。 家酿浮玉壶,山芋烹铁鼎。 金谷诗将成
``` 春兴诗卷次韵四首·其四 投机议论我君同,座上何须一点红。 竟夕能为文字饮,似泥谁敢笑仙翁。 注释 1. 投机议论:意指在讨论或辩论中,不拘泥于传统观点或立场,而是灵活应对。 2. 座上:此处指宴会或集会中的座位。 3. 一点红:形容装饰华丽或衣着鲜亮,但可能带有炫耀之意。 4. 竟夕:整个夜晚。 5. 文饮:文学性的饮酒,即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情感或思想的饮酒方式。 6.
诗句:风光此夜与谁同,剔尽银灯照眼红。 译文:今夜的风光和谁一同欣赏?我点燃了银灯照亮双眼却觉得它过于刺眼。 注释:本句中的“与谁同”询问今夜的风景是谁可以共享的;“剔尽”表示完全用光或用完;“银灯”是指用银制作的灯具,通常用于夜间照明;“照眼红”形容灯光明亮到让人感到眼睛刺痛。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场景,表达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夜晚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光明的追求和对黑暗的抗拒
【注释】 1. 春兴诗卷:指作者自己的《春兴》诗。 2. 东南:指南方,泛指南方。 3. 梅庄:指梅花盛开的地方,这里借指南方。 4. 此裳:指舞者所穿的衣裳。 5. 酒兴:饮酒时的兴致。行处:到处。 6. 度时光:度过时光。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四首,是次韵之作。诗人在南方游览时,见梅花盛开,即兴赋诗一首,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在春天里赏花、饮酒
诗句释义: 1. 眼病调药 - 描述某人患有眼病,需要调整药物治疗。 2. 谁分石火到床头 - 指时间迅速到来,就像石头烧得发出火焰那样快,形容时间的紧迫。 3. 甘草空怜手自抽 - 甘草被认为有解毒的作用,但在这里却因为眼病而不得不自己动手抽药(可能指的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用纱布包着)。 4. 怪底半生青白眼 - 指某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患有眼疾
注释:披上羊皮的衣裳,拂去身上的花庄。不愿与那些庸俗的人相提并论。酒后忘却了一切,却似乎今天遇到了严光。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游览花庄时所作,表达了对严光隐居精神的赞赏。诗中“肯着人间等辈裳”一句,赞美严光不与俗人争名逐利的精神;“酒后形骸都不记”一句,则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整首诗意境高远,格调清新脱俗,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句:溪南老大兴何如,散诞琴书乐海涯。 译文: 溪南这个地方的美景如何?在这里可以悠然自得地弹琴读书,享受海角天涯的乐趣。 注释: - 溪南:地点名,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等地。 - 老兴:形容兴盛的状态。 - 何如:疑问词,用于反问。 - 散诞:形容态度悠闲,无拘无束。 - 琴书:指音乐和书籍,泛指文艺活动。 - 乐海涯:在广阔的海边弹奏琴声,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