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曾
纳凉深院怜荷静, 共折荷筒当酒杯。 十二阑干明月转, 酒酣花睡两忘猜。 ---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纳凉深院怜荷静"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在凉爽的庭院中欣赏荷花,感受其带来的清凉和平静。 - "纳凉"指的是享受凉爽的环境,"深院"可能意味着一个幽静的空间,"怜荷静"进一步描绘了对荷花静态美的欣赏。 2. "共折荷筒当酒杯" -
骚坛意气许同袍,百战如公一世豪。 花畔相携容易醉,又知公瑾本醇醪。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潘希曾的《次韵李宫允赏莲四首其四》。诗中潘希曾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李宫允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骚坛意气许同袍”表达了潘希曾对于文人雅士之间深厚友谊的认可与赞赏。他认为文人之间的交往如同战场上的战友一样,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共同追求文学与思想的进步
【注释】即事:眼前之事。四首:这里指四幅画。江北江南,泛指长江以南。春:春天。作丛:开花成丛。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诗的前两句是说:站在江边放眼望去,南北各地的春景一目了然;春天一到,早晚之间,就判明了春风的迟早。第三句是说:南方二月桃花开尽了,而北方梅树却正当花开时节,一簇簇梅花盛开,正与桃树相映成趣。后三联写江南早梅,江北晚桃。 “江北江南”点出地域之广阔
次韵信山太卿重葺竹所竹窗零落苍苔合,无复潇湘风雨枝。 阶下锦绷才几个,凭君长养看猗猗。 注释 次韵:即和诗,应和他人的作品。信山太卿:信州太守。重葺:重新修建。竹所:竹子的住处,指竹林。 赏析 这是一首和韵诗。作者在首句中赞美了信州太守的功绩。他写道:竹林被荒废了,但如今又重新修建了,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接着他写道:现在竹林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就像潇湘江畔那棵风雨中的大树一样
【注释】: 1、故人:旧友。 2、见梦话:指梦中与故人对话。 3、平生:一生,此为虚指。 4、醒后依稀不自明:醒来时仍觉得梦境模糊,难以辨识。 5、高阁日斜消息断:指故人已离去,音讯断绝。 6、垂杨:杨柳。 7、一树流莺:柳树枝头停着的黄雀。 8、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了作者在梦境中与故人相聚的场景,以及醒来后的迷茫和无奈。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注释: 酒傍芰荷香自别,肉兼丝竹调还高。 晚来暑退堪行乐,坐待银河洗发毛。 酒旁边是荷叶荷花香气扑面而来,音乐中有肉和丝竹的声音,声音也比平时要高一些。 晚上来临,暑气消散,正是欣赏歌舞的好时候,可以坐着等待银河的光辉洗净头发上的污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共四首。这是第一首,写在夏天赏玩荷花的情景。 首句“酒傍芰荷香自别”中,“酒傍”二字用得很工巧,既表现了夏日荷花的清香
梅花狼藉杏花开,妆点山窗送酒杯。 数日留连成底事,不知春色暗相催。 注释:春天来了,梅花已经凋谢,杏花却盛开了,它们在山上的窗户旁装点着酒席。这些日子来,我沉醉在酒宴之中,不知道春天悄悄地催促着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梅花、杏花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我常为花开易落,花谢难再而感到遗憾。但并不因风雨的摧残而使花儿轻易凋零,而是因为它经受了风吹雨打,更显娇艳动人。我知道明年春天我们还会相聚,但南北东西的距离使我们难以相聚,我们何时才能相会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分离之痛的无奈和期盼未来重聚的渴望。诗中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花儿比作有情之物,既展现了花儿的美丽,又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注释: 无雪元知麦不宜,家家饼饵秫为之。没有雪就知道今年的麦子不好种了,每家每户都做着饼和吃用高粱做成的食物。 前村日暮菜花发,错望黄云傍短篱。前山村头的菜花在傍晚时分盛开了,我远远地望着那些黄色的云彩在矮墙旁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首句“无雪元知麦不宜”描绘了农民根据天气情况决定种植作物的情景,体现了农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注释】次韵:和别人的词或诗。李宫允:李梦弼,名梦弼。李梦弼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朋友,曾为翰林学士。春色:春天的景色。稍迟:稍微晚一些。赏心:愉快的心情。绿情红意:指春天的景色。无消息:没有消息。漫和:随意地吟咏。阳春:春天。一阕词:一首词。 【赏析】 这是王安石对友人李梦弼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句“春色今年稍迟”,以景起兴,暗含诗人对友人春日来访之喜与期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