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曾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 “两日东风作意吹,柳稍黄浅绿回迟。” - 关键词: “作意吹”、“黄浅绿” - 注释: “东风”在这里可能指春天的风,它的到来使得万物复苏。这里的“作意吹”可能意味着春风吹拂得特别有力,使得柳树的新叶颜色变化缓慢,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但又略带些许犹豫的态势。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变化是缓慢而微妙的,就像柳树新叶的颜色变化一样
【注释】 回渡:渡口。 富良江:日本东京附近的一条河。 王子乘春送客行:春天时,王子驾着船送别客人。 中流:中间。 隔江花柳已相迎:江对岸的花朵、柳树已经向诗人招手了。 赏析: 这首诗写在富良江渡口离别的情景。首句写渡口风和日丽,天气晴朗。第二句写春光明媚之时,王子亲自驾舟,来送别即将远去的友人。第三句写诗人刚刚唱完送别曲还未走完,就听见对岸传来了歌声。第四句写对岸的景色,花儿
回渡富良江二首 江北江南从此辞,江波潋滟似来时。春风送客无南北,带得莺声过水涯。 【赏析】 这首诗以江南江北的离别为背景,描绘了江水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以及春风中的送别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注释: 1. 平畴水漫:平坦的田地上水漫过,形容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2. 正月:农历正月,也就是春天的时候。 3. 交人:指男女婚嫁的人,即结婚的人。 4. 插秧:在田里插上秧苗。 5. 记得:记得,记得过去的事情。 6. 中原:古代中国,特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7. 旧游处:以前的游乐场所。 8. 雪消晴陇麦初长:雪融化后晴朗的原野上的麦子开始生长,形容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 赏析:
《入施州杂咏六首·其一》是明朝诗人潘希曾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句释义: - 好峰如削透林端:形容山峰陡峭如刀削般锋利,直插林间。 - 面面生云翠作团:描绘山峰四面被云雾环绕,仿佛绿色的团块。 - 安得池盆宽十亩:表达了想要在庭院中设置一个水池或盆景的愿望,希望它能容纳广阔的空间。 - 贮来庭院倚栏干:将水池或盆景放置于庭院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陈千户致仕》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少年投笔伟功成 - 年少时放下笔,即放弃科举考试,以成就大业。 2. 顿悟邯郸梦里荣 - 突然间领悟到在梦境或幻想中的荣耀并不能代表现实生活的成就。 3. 何似伏波夸矍铄 - 与东汉名将马援比肩,称赞其英勇不屈的精神。 4. 却教薏苡误平生 - 却让原本无辜的薏苡(一种植物)被误解
注释:漠漠春天的江面上细雨纷纷,江头渔父唱歌回来。树林中穿过去没有一点踪迹,担心遇见别人会用肉眼猜测出我的身份。 赏析:这首小诗描写渔父在春日里捕鱼归来的情景。首句写天气,次句写行动,第三句写心理。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写渔父怕被人认出来,所以走得快而轻。最后以“生怕”作结,突出了渔父的机警与警惕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泛》。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人
仆山道中次湛内翰韵四首 不知春色几多深,是处青山鸟弄音。 我亦有怀难了了,天涯相伴作微吟。 注释: 1. 不知春色几多深:形容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难以用言语完全描绘出来。 2. 我亦有怀难了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感慨。 3. 天涯相伴作微吟:表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与朋友共同欣赏春天的美丽,抒发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
仆山: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因山势如卧犬而得名。内翰:官名。宋初,翰林学士皆带“内”字,故称翰林学士为内翰。 驺:马。这里指马。 旌旗:泛指军用旗帜。 旋:盘旋、回绕。 郭:外城,古代城市四周的土墙。 汗漫游:汗漫游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宝鸡山道上遇一内翰,即翰林学士所作。诗以“空谷”起兴,写山中来时马蹄声,前驱队伍像流水逝去一般,接着描写了山中所见,山高路陡,无村落
绿杨沿路彩旗垂,春日悠悠何所之。 注释:沿着道路两旁的柳树是绿色的,彩旗在风中飘动,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山谷。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道要去哪里。 忽睹好山云外起,欲淩绝顶自题诗。 注释: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座好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想登上山顶,在那里自己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