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曾
飞花满路春风香,柳条弄日鹅儿黄。 如此风日亦可喜,趁逐儿女如颠狂。 花香欲与兰争馥,柳黄渐似柏枝绿。 为佩为梁自有真,往往风流托空谷。 琅琊山椒一杯酒,坐我深春亦何负。 吁嗟此意空寂寥,眼底纷纷醉花柳。 注释: 飞花满路春风香:路上飞花飘满了春风,散发着阵阵芬芳。 柳条弄日鹅儿黄:柳树的枝条在和煦的阳光下摇曳生姿,像是鹅黄色的旗帜。 如此风日亦可喜:这样的风和日丽的日子真是让人感到欣喜。
九日对菊怀诸兄 往年九日菊未花,今年九日花尽嘉。霜前寒蕊重重好,滁山不把龙山夸。反扃官舍白日静,对汝悠悠两形影。举杯相酹还自酬,花神醉未谁能省。何处登高可披豁,茱萸更向花前掇。不柰秋风生客愁,雁行吹断江天阔。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潘希曾的作品,以菊花为主题,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和作者在秋日赏菊时的心境。诗中通过对比往年与今年的菊花,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
【诗句释义】 1. 花山秀滁阳,不在琅琊下。 2. 空谷封白云,自昔游者寡。 3. 东风三月时,牡丹映山赭。 4. 我来属春去,残枝绿潇洒。 5. 品色验根荄,采之忽盈把。 6. 慇勤愧良朋,行厨劝杯斝。 7. 一笑各尽欢,顾景不能舍。 8. 归舆倚微醺,落日净原野。 【译文】 我游览了花山,发现它的美景并不逊色于琅琊山,但它却不为众人所知。在空旷的山谷中,白云缭绕,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来游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描述了农民在旱灾中的困境。 译文: 农人幸麦秋,刈穫及未雨。 既刈天转晴,暂饱终恐馁。 盻盻五月来,赤地极千里。 哀哉无辜民,为此旱魃苦。 露祷良辛勤,讵睹南羊舞。 作朝风雷发,淋漓夕方止。 蹄涔乍渺漫,龟坼渐泥滓。 麻菽仅可播,分秧尚无水。 三日雨不继,粳稻知已矣。 丰山灵滁阳,兴云恒自此。 下有柏潭龙,变化莫可拟。 冥冥果何意,为惠不终始。 岂无沟洫利
《山中六言二首·其二》是南朝诗人江淹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翻译以及必要的赏析: - 败叶漫山不扫: - 关键词解释:败叶,凋零的叶子;漫山,遍布山上;不扫,不去清理。 - 释义:满山都是凋零的叶子,不去清理。 - 译文:山上满是落叶,无人去收拾。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态度。 - 孤云在岫方闲: - 关键词解释:孤云,孤独的白云;岫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陈尚德前往东乡,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感情。 首句“朔风吹燕云”,描绘了一幅北方风雪交加的景象,为下文的离别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第二句“长空暗欲雪”,进一步渲染了风雪弥漫的气氛,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雪地。 第三句“游子忽南旋”,点明了陈尚德即将南归的消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之情。 第四句“冲寒过予别”,诗人不顾严寒,亲自送别陈尚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复清陈先生双挽词” —— 这里指代的是一位名叫“复清”的人物,他以诗歌和才华著称。诗中提及“双挽词”,可能是指有两位诗人共同撰写或参与了这一作品。 2. “复清先生清绝伦,读书不走缁衣尘。” —— “复清先生”以其高尚的品格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不受世俗尘埃的影响,保持了自己的纯粹与清明。 3. “中年化去梦幻身,诗豪草圣全其真。” —— 在中年时期
第一首: 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 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 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 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注释: 1. 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 (旱灾)旱灾发生后,人们恨秋雨来得晚,连绵不断的雨水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对庄稼仍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2. 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 (庄稼)庄稼被雨淋焦了,豆子也干枯了,已经无法挽救了
荆溪张处士挽词 斯文托同郡,侧闻长者风。 结屋荆溪上,读书白云中。 至孝出天性,哀感神明通。 折梅供灵几,花发实作丛。 况复群行懿,乡闾仰遗踪。 义方笃庭训,桂子奋时庸。 尚忆十载前,尊酒亲德容。 胡为一转盻,宿草迷堂封。 我歌薤露词,溅泪挥秋空。 注释: - 斯文托同郡:斯文,指文人学者;托,依附;同郡,指同在一个郡里。这里指的是与作者同在一个郡里的文人学者。 - 侧闻长者风
秋雨叹三首 其三 雨中甘菊横疏篱,怜汝曾遭旱魃欺。 孤根得润稍苏息,嫩叶欲展仍离披。 汝时未来须汝待,霜白秋清想风采。 馀功尚赖延衰年,何日枝头看蓓蕾。 注释: - 秋雨叹三首: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秋天雨后菊花的感慨之作。 - 其三: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 - 雨中甘菊横疏篱:指雨中的菊花,横在稀疏的篱笆上。 - 怜汝曾遭旱魃欺:怜悯你曾经遭受干旱的折磨。旱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