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汴
【注释】 哭:哀悼;石交:以石为友,形容友情深厚。 梁黍:用石做的米饭。 麻帛:用石做的布,比喻质朴无华。 玄纁(xūn):黑色和深赤色相间的帛,用作礼服。 海:指海路。 周孔:指周朝的周公和孔子,古代著名的圣人,因周孔被焚而受难。 香芸:芳香的草,这里代指香花、香料等。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石交”的悼念之作。 首联写石料虽好但难以耕耘。次联说,石料虽像麻丝那样细腻
【注释】 治世:太平盛世。童角而虹虹:指童谣中唱道“童牛角角”。虹虹,指牛的角。童谣中用“童牛角”来比喻太平盛世。童角:童谣中唱道“童牛有触角”。 肉蓠(lí离):篱笆上长满草,形容荒凉萧条的景象。 豸虫:古代传说中有四只脚的动物叫豸。这里代指动物。 偕亡:同归于尽。不恤:不担忧。 丰隆(fēng lóng): 神话中的风神名。 华嵩:华山、嵩山,都是五岳之一,这里泛指名山。 美桧桐
【解析】 本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首联点明“石”和“兰”,颔联写“君子多哭石”的缘由,颈联用典抒发感慨,尾联写古木悲声哀泣,表达作者对“石”和“兰”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兰为美人魂 译文:兰是美人的灵魂, ②石为君子心 译文:石是君子的心灵。 ③君子多哭石 译文:君子常常为石哭泣。 ④哭石不成音 译文:因哭石而声音凄楚。 ⑤哭石不哭花 译文:因哭石而不哭花。 ⑥哭花非岖嵚 译文
参张芷园读史六首,其五 欺人寡妇与孤儿,操懿裔苗粲若眉。纵有一龙栖白下,铜驼回首不胜悲。 诗句原文与翻译 - 欺人寡妇:“欺人”指欺骗他人,此处可能暗指某种不正当行为或对他人的欺骗。“寡妇”和“孤儿”都是弱势群体的象征。“操懿裔苗粲若眉”:操指的是操持、掌握或执掌的意思,这里指掌握权力或力量。“懿族”可能指的是有德行的家族,而“苗粲”可能是某个人物的名字或特征
【注释】 张芷园:清代诗人张维屏,字子桥,号玉泉生,广东番禺人。他工诗善书,兼长骈文、词曲。 即赴东流也鬼雄:意指即使身死,也要保持气节,如项羽一样。即赴东流也鬼雄,意思是就算死了也要像鬼一样的雄壮。鬼雄,指有气节的英雄豪杰。 九鼎一孤忠: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宝,这里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九鼎失其一,意味着国家的危机。一孤忠,指的是只有一位忠诚的人。 书生胸有万兵甲:书生,古代读书人的意思。万兵甲
绝域归来鬓已斑,宁知生入玉门关。 至尊若问筹边策,图得山川要害还。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谢元汴的《参张芷园读史六首其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相关分析: - 诗句一:绝域归来鬓已斑,宁知生入玉门关。 - 关键词:绝域、归来、鬓已斑 - 注释:表达了作者在经历长途跋涉或冒险之后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已经变老的形象。"绝域"指的是遥远的地方,"归来"则表示返回。"鬓已斑"描绘了岁月的痕迹。 -
参张芷园读史六首·其一 兆祸男戎由女戎,乱唐宗社半闱宫。 九重不识平原面,千载令人唾国忠。 注释: - 兆祸:预示着灾祸;男戎:指男性的武装力量;女戎:指女性的武装力量; - 乱唐:动荡唐朝;宗社:国家; - 九重:古代指天子居处,此处指皇帝;平原面:指唐朝的江山社稷; - 千载:一千年;国忠:指的是杨国忠,当时担任右丞相。 译文: - 预示着灾祸,由男女双方的武装力量引起的动乱
诗句:参张芷园读史六首 其一 译文:谢元汴(明代)赴东流也鬼雄,如丝九鼎一孤忠。书生胸有万兵甲,鼠视秦王气似虹。 注释:赴东流指奔赴东流的战场,鬼雄指英勇无畏的将士,如丝九鼎一孤忠指的是像一根细丝一样脆弱但坚定的意志和忠诚。书生胸有万兵甲比喻读书人的才智如同拥有千军万马的力量,鼠视秦王指目光锐利地盯着敌人,气似虹形容气势如同彩虹般壮观。 赏析:这首诗是明朝时期诗人谢元汴的作品
参张芷园读史六首(其三) 羌雏帐外笛声微,光极殿中唱合围。 漳水不湔亡国恨,英魂相逐故官归。 注释:羌族的少年在帐篷外吹着笛子,而皇宫内则举行歌舞宴会,庆祝战争的胜利。漳水之畔流淌着的不仅是清澈的河水,还有那无法洗净的亡国之痛,英雄们的魂魄仿佛跟随故官一同归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战场的壮阔场景和英雄们的悲壮精神。诗中的“羌雏”、“光极殿”等意象
孤生者必奇,物固贵高骞。 为千古树鹄,不为一世贤。 文险凿天窍,是宜天刑之。 非天之刑之,天以耄而秃。 故借公须眉,以文其瘰瘯。 嗟彼庸鄙夫,钓声能孔论。 及乎大节临,鲜不为浑敦。 先生石之介,心如山之止。 巨灵不能劈,夸娥不能徙。 读先生文章,勿向草木哭。 天地非无偶,倪公黄夫子。 合之则双美,上骈生耳目。 峨若松千丈,书同泣鬼神。 譬如仓氏初,不有两兄弟。 制奇字古文,人物皆弇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