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端皇陵寝近处上谒的情景。诗中主要描写了早晨和夜晚的场景: - 晨开锁:清晨,皇宫大门被打开。 - 黄衣夜扫烽:夜晚,皇宫的卫兵在打扫火炉。 - 江山迎帝盖:皇帝的马车经过,江山为之欢腾。 - 松柏惨天容:松树和柏树因天气恶劣而显得悲伤。 - 祥云已尽封:天空中的祥云已经完全消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端皇陵寝附近上谒的情景,通过对清晨、夜晚、江山、松柏等景物的描写
解析: - 诗句翻译: 1. 庙议几时决,滇南使久羁。 表达了在云南(滇南)长时间出差的官员,他们对于决策过程的不满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 2. 请封恩莫惜,矫诏罪何辞! 意味着请求封赏时不应吝啬,即使是执行皇帝错误的诏书也无需辩解。 3. 属国天王凛,朝廷竖子欺。 这里用“天王”来象征权威,表明尽管有威严,但朝廷内部却有人被轻视,可能指那些权力欲强、不尊重规则的人。 4. 台中诸御史
注释: 1. 僻处朝廷小:在朝廷中地位较低,受到忽视。 2. 虚名礼法持:空有名声和礼节的束缚。 3. 谁迎郧国至:没有人迎接郧国的使者到来。 4. 不救粤东危:无法拯救广东东部的危机。 5. 元老盈廷谤:满朝元老都因诽谤而遭祸害。 6. 书生一语移:一个书生的话就能改变局面。 7. 阙前争论日:在皇帝面前争论不休的日子。 8. 大体幸毋亏:希望不要失去大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官员处境的诗
《梧州杂诗·其十九》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作。此诗描绘了作者听闻洪少宰家族因父亲和儿子在高州丧事而感到悲痛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守将难辞其咎的忧虑和对先臣未能得到应有的照顾的失望。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远闻洪少宰,父子丧高州”两句表达了作者听闻洪少宰及其父子在高州丧事的消息,深感悲痛。《梧州杂诗》中,“洪少宰”指的是明代官员洪承畴。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在明朝灭亡之际丧生于高州
诗句:粤东频奏捷,骁锐并争先。丑虏孤城合,蝥弧匹马搴。 译文:在粤东地区,我们屡次取得了胜利,士兵们都争着立功。那些被围困的敌军只有一座孤城,我军却有众多兵力,因此可以轻易攻克。我们的军队士气高昂,将领英勇无畏,一马当先,奋勇杀敌。 注释:1. 粤东:指广东省东部地区,这里可能是指明代抗清斗争中的军事活动区。2. 频奏捷:多次奏报战功。3. 骁锐:勇猛精悍的士兵。4. 丑虏:对敌人的一种蔑称
【注释】 “镇峡”句:镇峡关,在广西桂平县北,是古时南岭与湘江之间的要隘。“内携”句:内携,指携带妻子儿女;诸寨主,指当地豪强首领;乡导,指当地人充当向导。“楚塞”句:楚塞,楚地的边塞。“胡儿”句:胡儿,指北方少数民族。“休兵”句:休兵,停止作战准备。转战,指转用兵力对敌作战。“还恃”句:还恃,还指望依靠。“冠军”句:冠军,这里指勇猛善战的将领。骁,骁勇。 【赏析】 《全唐诗》中没有收录这首诗
诗句:执政今何日,山阴又闭门! 译文:执政的日子何时到?山阴门又紧闭! 注释:执政:指当时的宰相。山阴:地名,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北部。闭门:闭门不出。 赏析:钱澄之在《梧州杂诗 其十三》中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局势的忧虑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伤
诗句原文: 小舟三伏过,避热苦无方。 远伋馀冰井,虚名愧玉堂! 更愁秋雨毒,颇忆桂林凉。 乞假疏三上,徼恩附野航! 注释解释: - 小舟三伏过:指的是夏季的高温天气,作者乘坐小船在三伏天中渡过。 - 避热苦无方:形容在炎热的天气中无法找到合适的避暑方式。 - 远伋馀冰井:指梧州的冰井寺,因附近有水源而凉爽。 - 虚名愧玉堂:暗示自己虽然官职显赫但内心感到惭愧,因为没有实际的贡献或功绩。 -
诗句原文: 黔阳书讯至,相忆几经秋。 入蜀吾兄在,筹滇刺史忧! 中伤凭绛灌,外议重钱刘。 节钺危时贱,何心向汝谋! 注释翻译: - “黔阳书讯至”:收到来自贵州的消息。 - “相忆几经秋”:思念之情已经过了好几个秋天。 - “入蜀吾兄在,筹滇刺史忧”:我的哥哥已经进入了四川,我担心他的安全和健康。 - “中伤凭绛灌,外议重钱刘”:有人暗中陷害他,外面的舆论也偏向于反对他。 - “节钺危时贱
诗句翻译:西来的吕宰相,听闻丧事独自守松州。 注释与赏析: - 词语解析:本诗中,“西来”指诗人本人或其家族由西向东迁移;“吕相国”指的是明代的吕震,因其曾担任宰相之职。“闻丧独松州”表示因吕相国的去世而独自留在松州。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吕相国逝世的哀伤和对未能及时赶回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异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 背景理解:此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政治局势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