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将帅加专敕,今晨百道飞。 如何罪己诏,立待吮毫挥! 义动三军愤,功凭一纸微。 颇闻李公子,开读泪沾衣! 诗意赏析 钱澄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以及个人对朝廷决策的思考与批评。他通过描绘军事场景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将领的期待。诗中的“将帅加专敕”暗示了朝廷对将领有明确的命令和指示;“今晨百道飞”则描述了早晨成千上万的军队同时出发的场景,象征着军队的强大力量和行动迅速。
【注释】: 南来皆薄宦(yōu huì):南来,即从南方来的。薄宦,微官。 短褐(hè):粗布衣服。斯人:这个人。 空向蛮烟老:徒然向蛮烟瘴气的地方度过年华。 难分岭树春:难以分辨山中的树木和春天的景致,因为山中常年不落叶,四季如春。 刀头真不死:形容人不畏生死,刀口上也能活下去。 酒兴岂长贫:意思是说,我喝酒兴致高,哪里会长久贫穷! 落落同门友:落落,这里指志趣高远,不同流俗的人。同门
侧耳羊城信, 穿烽二使来。 诏开藩镇泣, 风斗海船回。 事变知天意, 时危有将才。 长城真可恃, 驻跸漫惊猜!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侧耳羊城信”:形容诗人急切地倾听来自羊城的书信。羊城是古代对广州的称呼,这里可能是指收到有关战争或政治动态的信息。 2. “穿烽二使来”:描述烽火台的使者前来传达紧急消息的场景。在古代战争中,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使者的到来象征着战事的紧张。
【注释】: 诏狱:朝廷监狱。 非仁政(fēi rén zhèng):不是仁爱的政治。指残酷的政治,与“仁政”相对。 况逢:何况。 离乱晨:指国家处于动乱之中的早晨。 从龙:指依附皇帝,参与政权。 宽典:宽大的政策法令。 请剑小臣:向皇帝请求赐剑的人。 狼狈:形容处境十分困难。 悲同类:哀叹同是遭受迫害的人。 艰危:处境危险。 附党人:依附权贵。 山阴真:指山阴县的真卿。唐玄宗时人
【注释】 苍梧:即广西苍梧县,古称苍梧郡。幸:指幸运。小楼:指诗人的住所。喜:高兴、喜悦。游宦:外出做官。上舍人: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乡。失伴声:指与友人告别时的凄惨声音。饱帆夜未收:帆被风雨打湿了,还没有收起。暗中勤借问:暗地里多次向朋友打听消息。车驾:皇帝的车子,这里指唐宪宗。 【译文】 忽然得到皇帝的恩宠,凄凉地离开小楼别友。 高兴得没有行装,得以乘坐皇上的车马回故乡。 与友人离别的声音熟悉
《梧州杂诗其十一》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钱澄之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对朝政的深切感受。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其赏析: 诗词原文 桂林留守重,奏使亦频来。 - 桂林: 指的是桂林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广西省。此处借指地方的重要角色或地位。 - 留守重: 指桂林作为重要的行政区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奏使: 即进献或呈递奏章的使者。 - 频: 频繁,多次的意思。 咫尺青骢返
【注释】 庚寅:元至顺三年(1330年)。 衰草荒山岸,宵分野烧红。 从官时遇盗,篙楫已论功。 【赏析】 首联“衰草荒山岸,宵分野烧红”写梧州郊外的荒凉景象:一片衰草覆盖着荒废了的山边,深夜时分,野火燃起,映红了半边天。这两句诗描绘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在梧州的活动。诗人以“衰草”和“烧红”两个词语形象地勾画了起义军在梧州所过之处留下的残破景象;同时,通过野火燃烧的景象来表现起义军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
独树维舟处,联樯并楚伧。 同官应有疏,入狱自伤情! 事定交如旧,天回论渐平。 凄凉金给谏,破舫听人争! 注释: - 独树维舟处:独自站立在船尾,形容处境孤立无助。 - 联樯并楚伧:与楚地的船只并列,意指联合抗争或抵抗。 - 同官应有疏:同僚之间应该有共同的行动或意见。 - 入狱自伤情:因为困境而感到悲伤和无奈。 - 事定交如旧:事情有了结果,之前的关系依旧不变。 - 天回论渐平:经过努力
【注释】庚寅:年月不详,据全唐诗卷七九八载,这首诗作于贞元二十一年(785)八月。真何事:为何真意。 【赏析】此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文苑英华》引《新唐书·陆贽传下》:“时李吉甫为相,有旨求天下言事上书者。贽上其书,极论时政之得失。”诗的首句“请对真何事”即指此而言。诗人面对朝廷的诏令和圣旨,不禁感慨万分:为什么自己要受到这样的责问?难道是有什么不测之事吗?第二句“寒蝉此日喧”,用寒蝉在秋天鸣叫
《梧州杂诗 其二十》是清代诗人钱澄之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端州兵不下”: - 关键词:端州、兵、不下 - 注释:端州指广西的梧州市,这里用“兵不下”形容战事尚未结束。 - 译文:端州的战役还未结束,军队还没有撤走。 - 赏析:此句描绘了战事的紧张状态,暗示着战争可能还在继续。 2. “返旆禦淮侯”: - 关键词:返旆、御淮侯 - 注释:返旆意为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