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殷
厌乱 日日水流西复东,干戈短景去匆匆。 一身避乱辞乡国,几处移家类转蓬。 桂岭瘴来云似墨,海门潮上日初红。 不知何日东瀛变,马足车轮处处通。 译文: 厌倦了战争的喧嚣和纷扰,我每天看着河水向东流淌又向西流。战争让一切短暂得像是匆匆一瞥,我身在战乱之中,不得不离开故乡逃离这片战火连天的国度。我在几个地方辗转搬家,生活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难以安定。 当瘴疠之气从桂岭吹来
【解析】 这是一首伤时伤世的诗,全诗以“乡关”和“战锋”起兴,抒写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遭际的忧虑。首联是说自从家乡被金人占领后,就常常想起家乡,思念之情如沧海之水永无尽头。颔联是说如今自己流离失所,又逢秋日萧条景象,愁上加愁,病上添病。颈联是说在梦中见到昔日美好的宫殿,现在却成了空寂之地。尾联是说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情,只能等到将来追忆往事的时候才能表达出来。 【答案】 ①一自:自从。 ②楚云
【注释】 玉钥:玉制的开宫门的钥匙。初开:刚刚打开。众乐:众多的音乐。芙蓉阙:皇宫的南门,又称“明光宫”。会:聚集。千官:指百官、群臣。仙掌:指皇宫中的金铜制成的手把。分:散去。露:露水。金茎:指露台。月射:月光照射。珠宫:即珠宫,指皇宫内的宫殿。剑阙:指皇宫的门楼。梯航:梯山航海。六州:指京城附近的六个州。蕃落: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戎鞍:指战备。长:通“常”,平常。君王:指皇帝。带笑看
忆归 忆归休上粤王台,烧接黄云惨不开。 晓露风灯易零落,红颜白发递相催。 残方日落玄猿哭,古戍秋生画角哀。 从此忧来非一事,寸心争奈不成灰。 注释: 1. 忆归休上粤王台:回忆往事,想起自己曾经登上过岭南的越王山。 2. 烧接黄云惨不开:指天空中乌云密布,天色昏暗,仿佛是燃烧后的灰烬,无法看清前方。 3. 晓露风灯易零落:早晨的露水和微风中的灯光很容易飘落。 4. 红颜白发递相催
鸾殿分阶翼彩毛,儒冠列侍映东曹。 云移豹尾旌旗动,山拱龙门日月高。 瑞气迥浮青玉案,日华摇动爵金袍。 从宫羽骑多如雨,廊庙由来录旧劳。 注释: 1. 鸾殿分阶:指皇帝的宫殿,鸾殿为皇家建筑。分阶意味着台阶上雕刻有各种图案和装饰。 2. 儒冠列侍:指儒生们身穿官服,站立在东侧。儒家学者通常以儒冠为标志。 3. 云移豹尾:比喻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豹尾是皇帝仪仗的一部分。 4. 山拱龙门
译文 夹道的仪仗旌旗聚集了羽毛,皇宫深处盛开着桃花。 皇帝亲临奎璧星辰近旁,云卷珠帘剑佩高挂。 太阳和祥烟承载着皇帝的威仪,紫驼银瓮中盛满葡萄。 扬雄还有河东赋,为明时奏事岂惮劳? 注释 1. “廷试即事”:这是一首描述朝廷考试的场景。 2. “夹仗旌旗集羽毛”:指在考场周围,侍卫手持旌旗,旗帜如羽毛般轻盈飘扬。 3. “九重春色醉仙桃”:皇宫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元旦赐宴 九重丹诏许逍遥,翠管银罂下九霄。 阊阖迥临黄道正,御衣香散紫霞飘。 但将酩酊酬佳节,未有涓埃答圣朝。 蒙瞍似知天意喜,玉台和月合箫韶。 注释: - 九重丹诏:指皇宫中的命令或诏书 -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 翠管银罂:绿色的管子和银色的酒器 - 阊阖(chānhé):古代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皇宫的大门 - 黄道正:指南辰星所在的位置,即正午时刻,也指皇帝的正午之宴 -
【注释】蓬莱宫:指帝王的居处。五夜疏钟:夜晚,五更时分的钟声。晓箭:指日出时发出的箭。九成:古代称年为“九”数之终,此指一年。睿才:贤良的才能。驯鸟:驯服的鸟儿,此处比喻贤臣。天仗: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岩花:山间花草。御筵:帝王宴饮用的筵席。宸游:帝王出游。峰霞:指山中彩霞。 【赏析】这首是唐宣宗李忱的《自蓬莱阁回京作》诗,写于大中六年(852)。诗中抒发了诗人在登临蓬莱阁后的喜悦心情
【译文】 金壶漏尽禁门开,白玉仙舆紫府来。 双阙薄烟笼菡萏,九重春色近蓬莱。 花迎剑佩星初落,日照金鸡仗欲回。 早晚荐雄文似者,悬知独有子云才。 【注释】 甲戌:指代具体某一年(即宋宁宗庆元二年)。 正旦:正月初一,即元旦。 朝贺:拜见皇帝的仪式。 金壶漏尽:比喻时间到了。 禁门:皇宫大门。 白玉仙舆:用白玉装饰的帝王车驾。 紫府:神仙所居之处,这里指皇宫。 双阙:古代宫门两边的楼观
【注释】 自君龆龀日:自从你年幼时。 书剑:指读书和习武。 故国十千里,关山一万重:故乡在万里之外,山高路远。 蹉跎:白白地消磨。 牢落:失意、失落。 又抱还家梦,云霄几日逢:我又有回家的打算,但不知何日能再见到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弟弟回乡时写的。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节奏明快。开头两句写兄弟离别之情;第三、四句感叹时光流逝,感慨世事沧桑;最后两句写兄弟重逢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