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蒙仲
【注释】 青子:青梅。成时:成熟时期,指青梅的可食期。殊苦淡:非常清淡。玉英:梅花的花苞。嚼处:口中含着。清酸:清香微酸。自缘:自己认为。芳洁:芳香洁白。盈腔里:充满在腔里。安肯:怎么肯。甘甜:甜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全篇写梅花的品格、气韵和风姿。首句写梅的品性,次句写梅的风味。“自缘”、“安肯”二词,既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也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无人可共倚雕栏,折得横枝独自看 梅癖难医君信否,东阳瘦损少陵酸。 注释: 无人可共倚雕栏,折得横枝独自看。 没有人能够陪伴在栏杆边共同欣赏,只能独自欣赏那横斜的枝条。 梅癖难医君信否,东阳瘦损少陵酸。 梅花的癖好难以治愈,你相信吗?就像杜甫的诗中所说的那样,东边的阳光已经变得苍白无力。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和刘后村梅花百咏》中的一句
注释: 1. 南枝开早北枝迟:指南北向的梅花,南向阳,所以南枝开得早;北枝因为朝向北,所以开得晚。 2. 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3. 巧力:巧妙的手法。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京城人民争相购买梅花的画面。首句“一气居然分冷暖”,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开放时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尊重。接下来“南枝开早北枝迟”则进一步描绘了南北向的梅花开放时间的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态度。 1. 第一句的意思是:千万种梅花都传布着芬芳的花粉,而只有诗翁的屋子才堪称世间少有。“梅”是这首诗歌的意象中心.“百万瑶妃传粉酥”一句中的“百咏”指众多的咏梅诗篇.这里以“梅花”喻诗翁,称颂诗翁的诗才与梅花一样高超,并说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诗翁的屋舍了
注释:短篱疏竹自成周遮,官舍经过就像进入野家。 不是陋儒太孤独绝伦,自己看梅后觉得没有花。 赏析: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者以“梅花”为题,通过描写梅花的孤高和自己的孤傲,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第一句:“短篱疏竹自周遮。”这是诗人对梅花的描绘,短篱疏竹,形容梅树矮小、稀疏,四周被篱笆和竹子包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里的“自周遮”意味着梅花的坚韧和不屈,它虽然被短篱疏竹所围
【注解】 梦识:梦到。愁台:指愁苦的场所,此处比喻忧愁。口吻:语气。悲鸣:悲叹。玉人:美女。冷笑:讥笑、轻蔑的态度。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对刘后村梅花百咏的感想。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味深长,富有情趣。 开头两句“一生梦不识愁台,口吻悲鸣有底哀”。“梦”是作者自喻。他生性旷达,不慕荣利;又因长期浪迹江湖,饱经世故,因而看破红尘,对世俗生活并不关心,所以“梦识愁台”只是梦中出现而已
【注释】 倚树:靠在树旁。巡檐:绕屋檐而行,指在房檐下徘徊。入定:入定禅,佛教语。指入定修行。谈空:禅宗用语。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空,无自性,故称“谈空”。是花是雪:即花和雪。休问:不要问及。清香:香气。满袖风:指梅花散发的清香,弥漫在衣袖间。 【赏析】 此诗写诗人赏梅时的心境体验。首联说,我靠在树上静静地欣赏,仿佛进入了入定的境界;我绕着屋檐行走,与梅花对谈,好像在谈论佛经中的空理。颔联说
注释: 从知枯淡芬芳远,自古荣华朽腐多。 从容廊庙看,一丘一壑觉如何。 译文: 知道只有枯萎清淡的花才芳香遥远,自古以来繁荣富贵的事物都会腐烂消亡。 暂且把眼光放得从容一些,看看廊庙中的事情,一丘一壑之间又有何等滋味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梅花的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质的同时,也在借物抒情,抒发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胸怀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注释】 刘后村:南宋诗人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辛弃疾齐名,世称“刘辛”或“辛刘”。 和:同“贺”,表示敬仰之意。 百咏:即百题,指咏物诗一百首。 亭亭:高耸貌。 雌了:指失去本来的雄姿;比喻女子嫁给男子后,失去了自己的风韵。这里指梅花被俗尘污染。 【译文】 清冽冰霜中的岩壑,有着冰雪的清香,亭亭玉立,在庙廊上,傲然独立。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惆怅庭前三树株,十年依旧一锥无。 从今只作梅生活,底用江头千木奴。 注释: - 惆怅:悲伤、愁苦。 - 庭前:院子里的前面。 - 三树株:三株梅花。 - 十年:十年过去了。 - 依旧:依然。 - 一锥无:没有一根小棍。 - 只做:只愿意,只愿做。 - 梅生活:像梅花一样的生活。 - 底用:何必。 - 万木奴:指众多的树木。 - 江头:江边。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