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注释】 “百苦吟 其六十九”:是杜甫的《百苦吟》中诗题,此诗为第六十一首。 “缝绽”:比喻母亲的辛勤操劳。 【赏析】 这是一篇描写母亲辛勤操劳的诗。诗人以慈母缝纫来比喻自己的艰苦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缝绽针线临岐慈母心,谁知破碎到于今”,描绘了一幅母爱的画卷。在诗人的记忆中,母亲总是那么勤劳、贤惠、温柔,她总是默默地为我们缝补衣物,用针线将我们的衣衫修补得完好无损。然而,岁月流转
【注释】败笔:指书法中的败笔。 译文:管城在触处都破愁城,吐墨吞毫百万兵。扫尽锋铓犹胜剑,诛心斧钺掌中擎。 赏析:这首诗是说书法艺术的精湛,可以使人消除忧愁,甚至达到“诛心”的程度。诗人把字比做百万雄兵,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注释】 百苦吟 其六十五:指杜甫的《百忧集行》诗。 觅火:寻找火种。 雪浪银涛边海城,炎炎赤地祖龙坑。 译文:海边的城池,在雪浪银涛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这里的土地被烈日炙烤得炽热,仿佛是古代皇帝刘彻的陵墓所在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色和历史画面。首先,诗人通过“雪浪银涛”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大海与雪山融为一体,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接着,诗人又将目光转向了这片土地
注释: 百苦吟 其六十三 烟眯:烟眯,指烟雾迷蒙。 丈地泥炉处处燃,雾中七里欲遮天。 释义:到处都烧着泥炉子,烟雾弥漫,仿佛有七里路那么长,遮蔽了天空。 炫人五色元黄战,只道山柴数缕烟。 释义:烟火中五彩缤纷的颜色在闪烁,人们以为是用山中的柴火点燃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气息和劳动场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泥炉燃烧的场景,表现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的生活状态
注释: 腊月的乡风把尘灰全都扫净了,屋梁上的绳子和扫帚都被绑好。 两个年头过去了,仍然看不到磨光刮垢的人们。 译文: 腊月的乡风把尘埃都扫干净了,屋梁的绳子和扫帚都被绑上。 两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磨光刮垢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腊月乡风扫净尘埃,悬竿缚帚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们磨光刮垢的渴望
竹炉烟里想山家,蟹眼烹来谷雨芽。 一自掉船滩溜外,焙成柳叶当新茶。 翻译: 在竹炉中升起的烟雾中思念着山中的家,煮出的蟹眼茶是春天谷雨时节采摘的新芽。自从离开家乡的船只停泊在江岸之外,经过烘烤的茶叶已经变成了如同柳叶一样的新茶。 注释: 1. 百苦吟: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百苦”是形容生活的艰难困苦。“吟”是指诗歌创作。所以“百苦吟”可以理解为写了很多反映艰苦生活
【注释】 百苦吟:作者自号,意指苦心吟诗。 其七十:指《七十七诗》。 垢腻:污秽。成团:聚集。濯者:洗刷。谁:何人。 一身兼仆:自己既是诗人又是仆人。更何辞:还有什么可推辞的。 鲰生:粗鄙之人,比喻作者本人。龌龊:污浊、卑陋。心中少:内心缺少。 除烦清净池:去除烦恼的清凉泉水。 【赏析】 此为一首自谦自嘲诗。作者在这首诗里,以“浣衣”喻“作诗”,以“一身兼仆”喻“身兼二任”,以“垢腻成团”
百苦吟其六十七 执爨 解析:这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琐事的诗歌。 注释: ①“寒暄”:指天气冷暖变化。这里指天气的冷暖变化与人的起居饮食有关。 ②“省力”:指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诗中以炊火做饭为引子,引出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这些琐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构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对这些琐事的观察和思考
【注释】 百苦吟 :即《菜苦吟》,作者自号。其六十六 :指第六十六首诗。摘菜 :即《食荠》。藜藿(lí huò):藜和藿,都是野菜。藜是野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干瘦弱;藿是野生的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藜藿,泛指野菜。相习,习惯了。心手艰劳,指劳动辛苦。提:提起。 【赏析】 “剔尽根须洗尽泥”,意思是把野菜上的泥土、根须全部清除干净。这是说诗人在摘菜之前,必须进行一番认真而细致的处理。
百苦吟 其七十五 劣酒一杯消愁无复年,病中筋脉已枯槁。 欲求微酣市上沽,酸浆满载满匏壶。 注释解释: - 杯中断绝:酒杯中已经没有了酒,一年都没有喝到。 - 一年无:表示时间跨度很长,几乎一年都没有喝酒。 - 病里拘牵:因为生病,身体僵硬,行动不便。 - 筋脉枯焦:形容身体状况非常不好,筋脉都干枯了。 - 欲博微酣:想要通过小酌来缓解痛苦和疲劳。 - 市上沽:在集市上买酒。 - 酸浆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