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百苦吟 其六十一 炭痕 得句何尝不泪垂,更兼泪渍手中挥。 倩人垩扫劳多少,清白流传几首诗。 注释 - 得句: 获得诗句,形容创作诗歌时的情感投入和灵感迸发。 - 何尝不: 表达一种肯定或强调的语气,意为“岂止于”。 - 泪垂: 眼泪流淌不止,形容极度悲伤。 - 手中挥: 用手擦拭眼泪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诗句的珍视和对创作的执着。 - 倩人垩扫: 请求他人用墨笔在墙上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
【译文】 草褥的肌骨相互侵凌如冰和铁,芙蓉花温软娇柔不需争论。 印沙仿佛衔着芦雁,偎依在郊原上有几根草。 【注释】 百苦吟:即《苦吟诗》。 四十九:此篇为第49首。 肌骨相侵冰铁痕:形容草褥之冷。肌骨,肌肤筋骨。侵冰铁,像冰雪一样寒冷。痕,痕迹。 芙蓉:荷花。 温软:温和柔软。 不须论:不必去争论。 印沙: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芦雁:芦苇上的大雁。 偎藉:依偎,依靠。 郊原:郊外的原野
【注释】 恶纸:质地粗糙的纸张。 万绪千愁诉不成,传心端藉楮先生。 万绪千愁,比喻心中无尽的烦忧,无法诉说;端藉:寄托;楮(chǔ,古时指用蚕丝做的纸张):这里指粗糙的纸张。 裁笺零落无云母,刻划篇章消几籯。 裁笺:剪纸;云母:一种矿物,呈白色透明状,古人常用它作画料;消几籯:消损,削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愤懑之情,抒发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失望心情
【注释】 百苦吟:指杜甫的《百苦吟》组诗。油箑:即油纸伞,一种遮阳用品。团扇:圆形的扇子,这里比喻扇子。扑几星:落在书桌上。冰肌无汗:形容肌肤如冰,没有汗水。旧园亭:指以前在庭院中赏花的地方。溽暑:酷热的夏天。蒸人剧:形容炎热的程度。一握芭蕉手未经:意思是说,虽然有一把芭蕉扇,但是因为年久失修,所以还没有使用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百苦吟》组诗中的一篇,写夏日乘凉的情景。
《和百苦吟原韵·其六十四·乞水》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原文: 汲绠求人渴欲烹, 辘轳金井远无声。 问余家在名泉邑, 何事虚抛抱瓮情。 - 译文: 提着竹制的水桶向别人求助,口渴得就像要被烧焦一样,却得不到想要的水来解渴。 远处的辘轳井发出的声音那么悠长而寂静,仿佛与世隔绝。 问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那著名的泉水城邑,为何还要抱着一个空的瓦罐?
这首诗是杜甫的《百苦吟·其五十七》,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我们来看第一句:“残沈如云碧作蓝”。这句话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残沈(沉香)如同云朵般飘散开来,化为碧蓝色的烟雾。这里,“残沈如云”形象地展现了沉香被风吹散的情景,而“碧作蓝”则描绘了烟雾的颜色。 第二句是:“鲍鱼过肆味中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鲍鱼在市集中随处可见
【注释】 百苦吟:佛教语,意谓修行者经历种种困苦、磨难。其五十四:是《百苦吟》第54首诗。草珠:指菩提子(一种植物的种子)。牟尼:佛教语,意为“佛”或“释尊”。山妻:即“山夫”,指僧人。嘱付:嘱咐。早潜修:早做准备。一串:一串念珠,用以念佛。牟尼:佛像,这里指菩萨像。臂上留:挂在脖子上。难里衣珠抛失去:形容修行人遇到困难时,往往把衣服上挂着的念珠也丢掉了。菩提草粒费搜求:在山林中找菩提树的种子
【注释】: 1. 灭镝销锋传檄严:消灭敌人,传递檄文,使敌人感到恐惧。 2. 手无寸铁试齑盐:比喻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进行斗争。 3. 虽然浪掷庖丁手:虽然把厨刀扔了,但仍然可以削竹签。 4. 抹煞铅刀削竹签:用铅刀削竹签,就像用刀一样锋利。 5.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字词的含义进行概括分析作答。“断简残编”意为书籍残缺不全。“蠹鱼”,蛀书虫。“家藏半乱馀”,指家中书籍散乱一地,凌乱不堪。全诗的意思是:残存的书籍被蠹鱼啃食,零落不全。零星收集到的奇珍异宝,有的书被收藏,有的散落在地上。二十年来,我辛辛苦苦搜集了一千卷珍贵的书籍,其中一半在家中收藏,另一半却到处散落
释义:端溪石砚,砚台是用端溪石制成的。砚台上有鸲鹆的眼睛,看上去朦胧不清。我用笔随意磨擦,使砚骨容易熔化。不要认为这田耕不得,秋天收获后会报答旧山的农人。 译文:端溪石砚,砚台是用端溪石制成的。砚台上有鸲鹆的眼睛,看上去朦胧不清。我用笔随意磨擦,使砚骨容易熔化。不要认为这田耕不得,秋天收获后会报答旧山的农人。 注释:1. 端溪:地名,今广东肇庆市。2. 鸲鹆(qu yu):鸟名,羽毛赤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