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可翁
【注释】 江村:指长江边的乡村。 鼓角:古代军队中用以报时和发号令的乐器,后泛指战鼓。秋思:秋天的思绪。 风尘:尘土飞扬,这里指战乱。带:携带,寄托。 诸公:指朝廷大臣。朝漠北:到北方去。一老:指诗人自己。哭天涯:指悲伤地哭泣。犹幸:还幸运。舂陵夜:指诗人故乡在江西南昌,春天来临时,江水清澈,岸边绿树葱茏,景色宜人。 【译文】 江村兵火过后,月色犹如长淮河之水波光粼粼。 秋风吹动鼓角声
【注释】 乱离:战乱、动乱。生世晚:指年老。衰白:白发。人前:在别人面前。云水飞饥鹤,山林付乱蝉:以云水的飘忽和乱蝉的凄厉来比拟世事的变幻莫测。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晷:《尚书》中称测影以定日影长度为晷的一种仪器。晷渐秋来短,意思是说日影逐渐缩短,秋天到了。愁长亦敌年:意思是说忧愁之长也超过了一年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流落江湖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乱世生活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舟中 水月长依梦,江天半入诗。 断崖云欲落,危岸树多欹。 天晓雁先起,舟行客未知。 雪霜篷隔断,何得上吟髭。 译文: 在船上,我望着江水和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仿佛置身于梦中。江边的风景如诗如画,美得让人陶醉。突然,我看到断崖上的云彩开始飘落,岸边的树木也随风倾斜。清晨的天空中,大雁率先振翅高飞,而船行的我却还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中。然而,寒风凛冽,雪霜将篷布隔断,使我无法继续吟咏。 赏析:
【解析】 此诗写山居生活,抒发诗人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喜爱。“老夫”句点题,表明是老人的所感;“还卧看云行”一句写老人醒来,在屋中静观云彩的变化,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发短便巾小”二句写头发稀疏,用小巾裹头,面容憔悴,但镜里自己却觉得清秀;“空林存竹意”二句写在空寂幽静的树林中,依然能体会到竹子的风姿,表现出诗人喜爱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自喜诗棋外”,以“无营梦亦清”收束全篇
家兄有和再用韵 故人在何处,清梦或逢之。 老树秋声早,深窗曙色迟。 湿萤粘露草,惊鸟徙风枝。 琴破才支卧,知无钟子期。 注释: 家兄(指艾可翁):我哥哥 再用韵:再次用韵创作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艾可翁的一首五言律诗《家兄有和再用韵》。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联“故人在何处,清梦或逢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怀念之情。颔联“老树秋声早,深窗曙色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青山意自足,扰扰复何之。 - “青山意自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青山的深厚情感,感觉自然之美足以满足心灵。 - “扰扰复何之”: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之事的无奈和厌倦,感到再次出发或离开此地似乎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的。 2. 见客从衣破,哦诗任饭迟。 - “见客从衣破”:描述了与客人相见的情景,可能因为贫穷导致衣物破旧,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哦诗任饭迟”
山居杂兴 村落兵戈后,江湖几杖前。 索居兼屏燕,幽梦反宜蝉。 茅舍分炊火,苔砖出酿泉。 家贫思辟谷,非是博长年。 注释: 1. 村落兵戈后:在兵灾之后重建的村庄里,人们过着安定的生活。 2. 江湖几杖前:在江湖间行走,拄着几根拐杖。 3. 索居兼屏燕:在偏僻的地方居住,同时也能屏蔽住燕子飞进。 4. 幽梦反宜蝉:深夜时,听着蝉鸣声入眠。 5. 茅舍分炊火: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分出的柴火用来做饭。
【注释】 家兄:指我。和再用韵:即用“和”字韵,和韵的诗句要和原诗韵相同。用韵:指诗歌用韵,即押韵。隔林看日落:隔着树林看着太阳下山。出户对天行:走出屋子对着天空行走。久乱人情变:长期的动乱使得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长贫心事明:长久的贫穷让人更加明白世事。虹拖城郭势:彩虹拖拉着城墙的样子。河泻甲兵声:河水冲刷着盔甲和兵器的声音。谁似秋来水:谁能像秋天的水一样清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尘埃漠漠一千里,风雨潇潇十四陵。 立得身高愁转甚,龙山从此不须登。
机舂坎坎水潺潺,曲折舟行乱石间。 无数水禽飞不起,杜鹃花满夕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