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弁
平生所爱曾莫倦,天遣花王慰吾愿。 姚黄三月开洛阳,曾观一尺春风面。 注释译文赏析 - 诗句释义: 1. 平生所爱曾莫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不厌倦的情感。 2. 天遣花王慰吾愿:上天赐予的花神慰藉了我的愿望。 3. 姚黄三月开洛阳:描述洛阳在春天时姚黄花开的景象。 4. 曾观一尺春风面:曾经亲眼目睹春风拂过的脸庞。 - 翻译: 我一生中热爱的事物从不感到疲倦
寒食 清明后有六日,是时客愁边。双鬓星星只自怜。 兵气尚缠巢凤阁,节旄巳落牧羊天。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 北向雁来寒雾隔,音书不比上林传。 注释: 1. 寒食:清明之后有六日的节日,人们扫墓祭祀,纪念祖先。 2. 清明后:指清明节后的日期,即寒食节的日期。 3. 六日:指寒食节的日期。 4. 客愁边:形容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5. 双鬓星星:形容年老色衰,鬓发斑白。 6. 兵气
【注释】 (1)次韵刘太师:是作者应刘太师之请,作此诗以酬答。苦吟:即苦吟,形容诗人刻苦磨炼字句的写作方法。 (2)屹逶迤:高耸的样子。 (3)偏师:指非主力部队或弱小部队。 (4)句补推敲:谓对句中字词斟酌推敲,使之准确无误。 (5)瘀絮:指诗中的用字。 (6)填海:比喻做大量艰苦而艰巨的工作。 (7)度丝:形容做细密的工作,如织女穿针引线般细致入微。 (8)弥明:这里指刘太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1句:善长命作岁除日立春 - “善长”指的是白居易,这里可能是对他的一种尊称。 - “命作”意味着有某种使命或任务需要完成。 - “岁除日”是指农历新年的除夕,也就是旧岁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第2句:土牛巳着劝农鞭 - “土牛”是一种古代用于引导土地耕作的农具。 -
注释:一片湖泊如同万顷玻璃般清澈透明,湖中只有一只小船,船上的渔夫在芦草和水藻间穿梭。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湖光山色图。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万顷玻璃”形容湖面如镜,将湖水比喻为“玻璃”,形象地展现了湖水的清澈透明。而“一叶船”则巧妙地表达了湖中的小船与湖面的宁静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此外,诗人还通过“冲芦曳藻”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湖中渔民劳作的场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 疾风甚雨老难禁,岭外无饧谁解吟。 双鬓客尘谙世变,两眉乡思尽愁侵。 榆钱何处迎新火,杏粥频年系此心。 落日高城魂易断,天临牛斗五湖深。 注释: 1. 疾风甚雨:形容风大雨大的样子。 2. 岭外无饧:岭外没有糖。饧是一种食品,通常在节庆时制作食用,此处表示在岭南地区没有糖可供食用。 3. 双鬓客尘谙世变:形容自己因为长期在外漂泊,头发已经变得灰白,对世事的变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注释】:花,这里指牡丹。上林,即上林苑,汉代皇宫的园林区。 【赏析】:本诗以花比人,暗喻天子之骄宠。首句“花到上林开”写牡丹在上林苑开放。上林苑是汉长安城西的皇家园林,是皇帝和后妃游赏之所。这里的花朵都是从西域进贡来的珍异花卉,因此称“奇花”。诗人用“奇”字来赞美这些奇异美丽的花朵,说明其珍贵不凡。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牡丹在上林苑盛开的景象,表现了牡丹的非凡价值与尊贵地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名为《睡轩为赵光道作》,全篇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含义。 首先看第一句“深炷炉香睡息匀”,描述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场景,诗人在深炷的炉香中安眠,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宁静之中。"深炷"意味着浓重的烟雾,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沉溺;"息匀"则描绘了诗人安详、平和的气息。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宁静,也透露出他对生活深深的热爱。 接着是第二句“萧然一觉得天真”
南斋即事 频年行役梦庭闱,陟岵常嗟脚力疲。 每诉酒巡嫌客恶,力营官事笑儿痴。 云山幸不持钱买,花竹何妨带雨移。 此味责人元未识,恐缘诗好被渠知。 注释: 南斋即事:指在南斋所写之事。 南斋:唐玄宗为翰林学士置的读书写字之所,也泛称学士院。 频年:连年。 陟岵:登高远望故乡。 每诉酒巡嫌客恶:每次喝酒的时候都抱怨客人讨厌。 力营官事笑儿痴:尽力处理公务,嘲笑自己的无知。 云山幸不持钱买
注释: -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 风烟节物:指春天的景色。节物:节日中的风俗和物品。 - 眼中稀:形容春景稀少。 - 三月:春季三个月。 - 人犹恋褚衣:人们还留恋穿着厚重的棉衣。 - 褚衣:指厚实的棉衣。 -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 结就:形容愁绪缠绕成云状,比喻愁绪如云般缭绕。 - 客愁云片段:形容客人的愁绪就像飘散的云朵,断断续续。 - 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