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
注释:人们因为王献之的缘故才禁止使用火,花儿也因寒霜而愁苦。 译文:人们因为王献之的缘故才禁止使用火,花儿也因寒霜而愁苦。 赏析:此诗写冬景,以“初禁火”、“再飞霜”来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突出了冬的寒冷、萧条的气氛
注释:梅树因为没有驿使的传送,飘零殆尽;草野之中怨叹着那些被王孙丢弃的宫女。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社会动乱的深切忧虑。首句“梅无驿使飘零尽”写梅树因没有驿使的传递而凋零殆尽;次句“草怨王孙取次生”是说在荒山野地上生长着的草木都怨恨那被遗弃的宫女们。诗中用梅树无驿使飘零来比喻宫廷中没有人才的流失,用草木怨叹宫女被弃来比喻士人遭谗毁,从而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以梅、草为比,借景抒情
【注释】 忆:思念,回想。越州:今绍兴。贺监: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湖边山:指鉴湖。水轩:水上的亭子。水坞:水中的洼地。抽毫:提笔蘸墨。吟馀清兴杳无际:意谓饮酒作诗之后,兴致盎然,心旷神怡,仿佛无边无际。揭蓬:指掀动船篷。听雨:在船上听雨。登渔舠(cǎo 同“棹”,竹制的小船):登上渔船。舠,通“棹”。 【赏析】 此诗首写贺知章在越州山水中寻幽探胜的雅兴;次写他酒酣兴发
《西溪看牡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咏物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并附上注释与赏析: - 异香秾艳厌群葩:描述了花朵独特的芳香与鲜艳,以至于其他普通的花朵都显得逊色。这里的“异香”和“秾艳”突出了牡丹的非凡之处,而“厌群葩”则表明它与众不同的魅力。 - 何事栽培近海涯:表达了诗人对于为何要将牡丹栽培在海边的不解。这种栽培方式可能是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
诗句解释: 1. 郑州浮波亭:这是描述地点的一句,"郑州"指的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而"浮波亭"则是指一个位于水面上的亭子。 2. 清波环绕地无尘:这句诗描绘了浮波亭四周的环境。"清波"指的是清澈的水波,"环绕"表示周围被水环绕,"地无尘"意味着环境非常干净,没有污染或者杂物。 3. 榜署嘉名得意新:这句话表达了亭子的标识(榜)上写着美好的名字,并且这个地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满足感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云门雪窦阻清赏,恍然目想心如遗。 - “云门雪窦”指的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绍兴,是古代文人雅士游览的地方。在这里,由于云雾缭绕、山峰苍翠,使得游人难以真正欣赏到美景。 - “恍然目想”表示眼前所见如同梦境般虚幻而美好。“心如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这里的“遗”字也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2. 前溪后溪月上处,千山万山花发时。 -
江南立春 感受春风,欣赏春景,迎接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1. 灰律何时应 - 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 余冷迷清管,微和发冻醅 - 闭门无客到,樽俎为谁开 2. 翻译 -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3. 赏析 - 《江南立春》是宋朝吕夷简诗作
【诗句】 1. 重游雁山:指再次游览雁荡山,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风景秀丽,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2. 往年游海峤:海峤,指海中的山峰,形容雁荡山的景色壮丽。 3. 上彻最高层:形容雁荡山的高峻,仿佛能直达云霄。 4. 云外疑无路:形容雁荡山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5. 山中忽见僧:指在雁荡山中忽然遇到僧人,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祥和。 6. 虎蹲临涧石
【注释】 1. 老读文书:年岁已高,读书习字。阑:尽。 2. 养病:休养,保养身体;不如闲:不如清静闲雅的生活。 3. 竹床瓦枕:用竹编成床,瓦做成枕头。虚堂上:空荡荡的厅堂上。 4. 卧见:躺卧时看见。雨后山:指雨过后山峦苍翠欲滴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年老体衰,读书习字已无兴趣,更向往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诗中“竹床瓦枕”暗示了这种悠闲自得的心态
注释:在净名庵下的灵岩路,峻壁层崖高悬半空中。我喜欢老僧年已八十,他一生长住在翠微之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游灵岩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老僧人的敬意和对山水风光的喜爱。首句描绘了灵岩路的景色,第二句描绘了灵岩寺的险峻,第三句赞美了老僧的高寿,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老僧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