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畴
注释: 谁人雅趣似林逋,绕屋栽梅入画图。 淡日笼晴霜转暖,从头看过有花无。 注释:谁人有如此雅兴,就像隐居的林逋一般;在屋里种满梅花,就像画中的美景一样。淡淡的阳光笼罩着晴朗的天空,霜气转暖,仔细一看,发现有花瓣飘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环境、色彩变化和花瓣飘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谁人雅趣似林逋”,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林逋的仰慕之情
【注释】 婆娑:轻盈地起舞。凌空:飞在空中。扫:扫除。几片:几朵。梅树:梅树上的雪花。恍疑:好像。昨夜:昨晚。有:出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雪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全诗用拟人的手法写雪,以“凌空去”、“扫地来”突出了雪花飘舞之态。最后两句则运用想象,写雪花落在树上,好像昨夜梅花盛开一样,富有情趣。此诗在艺术构思上别具匠心,将人的动作赋予雪花,使雪花具有人的动态
【注释】 ①冬日:即《冬日偶书》。②薄:迫近。③见沙:看见沙子。④野人家:指隐居的农家。⑤浑慵扫:全无心绪,懒得打扫。⑥深红似落花:形容梅花开得茂盛艳丽,如同凋零的落花。⑦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在洛阳时所作。首句写冬日之景,以白描手法写冬日景象,点明季节。第二句写偶然到访一处山村,写出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三句写自己来到村中,看到满阶落叶,无心打扫,更爱那如落花般的梅树
诗句释义: 1. "江氏静山堂" - 江氏: 指江文通(字孔璋),南朝梁文学家。 - 静山堂: 形容一种安静的居所,也暗示了作者的心境与环境。 2. "一炷清香万叠山" - 一炷清香: 表示点燃的香炉,象征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内心的宁静。 - 万叠山: 描述山峦叠嶂的景象,强调自然景观的美和宏伟。 3. "依仁体艮寂然间" - 依仁: 根据仁道行事,这里可能指的是道德修养或哲学思考。
诗歌原文: 歌舞声消迹已陈,危台今日压城闉。 麋游莫恨终亡国,谁把鸱夷载谏臣。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姑苏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又名姑胥台。 2. 歌舞声:指过去吴王阖庐和夫差时期在台上举办的宴会。 3. 危台:高耸的台楼。 4. 压城闉:形容姑苏台的壮观,仿佛直接压在城市的边缘。 5. 麋游: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麋鹿在此处游玩。 6. 鸱夷:古代的一种容器
【注释】: 栏干投北:指站在栏杆上向北看。神州:古代中国,也泛指国土。诸公:指宋朝的大臣。含怒:犹含恨。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长江渡口,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驻守之地。 【赏析】: 《多景楼》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诗人登上多景楼远眺神州大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凝炼,意境高远。 首句“栏干投北是神州”,诗人站在栏杆上,看到北方的大地,他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注释】 三高祠:指越州三高堂,为纪念东汉名士谢安所建,谢安号三高。 越思吴居甫里:在越州的三高堂内,有一座庙,是纪念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吴大帝)的。 并祠千载说三高:这里说的是三高堂。 到头杞菊饶馀味:意思是说,人生在世,虽然最终难免一死,但像枸杞和菊花一样,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滋味。 不涉人间富贵劳:意思是说,人不应该沉湎于人间的富贵荣华和劳碌之中,而是要追求精神的高尚和心灵的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艺术效果。“重午于潜道中”:端午节的一天在潜山道中行走。点明时节,交代了地点,为下文写景做铺垫。“逢人篸艾知重午”,意思是说路上碰见采艾的人,就问这是端午节。“篸艾”是端午节习俗,用艾叶做成人形或虎形佩带在身上避邪。“漫把青钱问酒杯”,意思是随意地拿出一枚铜钱来问酒价。“青钱”指铜钱
【注释】 ①漠漠:形容雨势很大的样子。 ②春阴:春天的细雨。 ③笙歌耳:笙和歌都是娱乐性的音乐,这里指音乐的娱乐作用。 ④愁人:指因忧伤、烦闷而失眠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夜听雨的诗作。诗中以“不入笙歌”来表达对春夜雨声的喜爱,抒发了在雨中独坐的孤寂感。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淡雅。 首句“漠漠春阴未肯晴。”写初春细雨,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第二句“空阶滴点到平明
【注释】 看山:游览名山大川。一寒未办买山赀:还没有凑足购买山地产的钱。办:筹措。赀:钱财。随处:到处。总可诗:处处都是诗歌题材。人事无常:人世变幻,世事无常。青山依旧不曾移:青山依然存在,没有改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 首句说自己没有筹足钱款来购置山林,因此无法欣赏山水风光。次句写自己到处游山玩水,处处可以吟诗作赋,说明自己的心胸是宽广的。第三句点出“看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