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畴
【注释】 看山:游览名山大川。一寒未办买山赀:还没有凑足购买山地产的钱。办:筹措。赀:钱财。随处:到处。总可诗:处处都是诗歌题材。人事无常:人世变幻,世事无常。青山依旧不曾移:青山依然存在,没有改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 首句说自己没有筹足钱款来购置山林,因此无法欣赏山水风光。次句写自己到处游山玩水,处处可以吟诗作赋,说明自己的心胸是宽广的。第三句点出“看山”的主题
【注释】①酿蜜山蜂:产蜜的蜜蜂。②割户:采蜜。 ③衔泥梁燕:筑巢于梁上的燕子。④东园:花园。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蜂蝶飞舞、燕子筑巢的景象,反映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首句写蜜蜂采集花蜜的情景,用“初”和“成家”,说明这是在早春,而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第二句写燕子筑巢,以“衔泥”、“已成家”,说明燕子是春天里筑巢最早、最勤劳的。第三句写百花开放,用“漠漠”写出春草长势茂盛
诗句解析与译文: 春日从伯氏领子侄郊行 寒食清明共一时,柔红开遍野棠梨。 繁禽声乐风光丽,弱柳阴浓日脚迟。 身外生涯何似酒,人间局面只如棋。 行春莫待花飞却,藉草开樽剩赋诗。 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寒食清明共一时: - 寒食和清明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这两个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祀、扫墓等活动。这里的“共一时”意味着这两个节日的时间相近,因此一起出行。 -
【注释】 书策:指笔,书卷。炉熏了:烧香时熏了的香。日闲:日光斜照。雨馀:雨后。庭砌:院落里的台阶。绿回环:绿色的栏杆、台阶。两鬓:两鬓头发,指年岁已高。轻薄:轻浮,不庄重。杨花:柳絮。芳草岸:岸边花草繁茂之地。杜宇:即杜鹃。夕阳山:傍晚时分的山景。双飞燕:指燕子成对地飞翔。 【译文】 读书写字,焚香沐浴,阳光斜照下悠闲自在。雨水过后院落中的台阶又变绿了。一春的时光又是那么平常地度过
【注释】 涌金门外:杭州城西面,有涌金门。湖船:游湖的小船。绿树阴阴:浓密的树叶遮蔽住了阳光。鹃(juān):即杜鹃鸟,又名子规,是春天的使者。这里指杜鹃鸟。恰莫:怎么。叫从城里去:在城里听到杜鹃叫声。谁人肯办归田:谁会愿意回归故里务农呢?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涌金门外买船泛舟西湖,听到树上杜鹃的啼叫,而想到自己年迈体衰,已无机会再回故乡了。全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次韵孙艮夫赠别 其一 第一江山第一程,新诗快读逼梅清。 碧云不断飞帆急,立尽樯竿晚日明。 注释: - 扬子江头:《扬子江》是一首描写长江的诗歌或歌曲,此处指代扬子江边的美景。 - 欸乃歌:一种古代楚国民间歌曲,节奏自由,常用于船工劳作时歌唱。 - 风月:形容景色优美如诗如画,也可泛指美好的事物。 - 奚囊:古时的口袋,比喻收集美好事物的地方。 赏析:
扬子江头,夜幕降临后,渔民们开始唱起古老的船歌。江面上,星光闪烁,银河横贯夜空,犹如一条璀璨的河流。 星斗密布,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诗人站在江边,欣赏着这迷人的风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诗人也深知自己的才思有限,无法与古人媲美。他不禁感叹:“怕无才思堪风月,拾入奚囊未必多。”意思是说,自己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无法与古人相比肩。 诗人并未气馁,反而更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和经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所给的诗句明确自己的观点,看是赞同还是反对。如果自己同意这个观点就说明理由,否则就进行反驳;最后指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陈述理由。本诗鉴赏可从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三个方面来分析。 1.内容:第一首中“郡侯奏请为先竹洲易名因送逢原入京”,写郡侯奏请朝廷,将“先竹洲”更名为“逢原”
分题牡丹 这是一首咏牡丹的诗。首两句赞美牡丹之美:“此花谁实与封王,公道东皇有品量。”诗人认为这朵美丽的花儿是天公(即玉皇)所封的“王”,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的品质高洁、美丽。 第三句描绘了牡丹的娇艳动人:“宿露低垂苍玉佩,暄风轻振紫罗裳。”诗人将牡丹比作佩戴着苍玉佩的女子,又将其比作穿着紫罗裙的女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牡丹的美丽动人。 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春日里,因酒伤身而作的自我解嘲之词。首句点出诗人的病由喝酒引起,故劝自己不要贪杯,第二句劝戒不要为时事所动,不要浪掷才华。第三句是说客不来,春天就要过去了。尾句则以花影入帘、鸣琴弄弦来表现春景之美。全诗言浅意深,语淡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