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端臣
【诗句释义】 听无悔琴:指弹奏无悔的琴,表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 悟琴如悟道:通过弹琴来领悟道家的哲理,强调音乐的内在意义。 神闲若无营:形容弹琴时心无旁骛,专注于琴音之中,不受外界干扰。 在心不在指,以意非以声:指弹琴时心中所想之事,而非仅用手指去弹奏琴弦发出声音。 锵尔风篁韵,泠然天籁鸣:形容琴音清脆悦耳,如同风吹竹林的声音,又如天籁之音。 曲终各一笑,相对无亏成:指弹琴结束时,彼此相视一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及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概括出关键词语的含义,再分析诗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的情感,最后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本题要求对诗句逐句释义,并给出注释、译文和赏析。 (1) 物蠹:比喻奸佞之徒。太虚运元气:太虚,即天,指宇宙。运元气,指天地间万物都依靠元气而生长。 (2) 违:违背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侧侧梅寒恋客衣 - 这一句描述的是梅花在寒冷中盛开,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侧侧"可能表示梅花的形态或颜色,而"恋客衣"则暗示着梅花对人的依恋和喜爱,可能是诗人自己或他的朋友。 2. 市楼灯比旧年稀 - "市楼"指的是市集上的楼房,通常用于晚上的照明。"灯比旧年稀"意味着现在的灯光不如往年明亮。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怀旧的情绪,或者反映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3.
【赏析】 这是一首写元夕之夜的诗。“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旧称上元节、元宵节,民间有观灯、游园、猜谜、放烟火等习俗,故称“元夕”。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元夕之夜闭门闲坐,以吟诵上元诗来打发时光的情景。首句“小院春寒月到迟”写诗人独处幽居时的寂寞无聊;二句“闭门闲课上元诗”写诗人独自在书房中默读上元诗篇,消磨寂寞时光;三句“南来父老消磨尽,耳畔无人说旧时”,写元夕之夜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晴日西郊按物华,东风寒峭帽檐斜。 江梅已办调羹事,交割春光与杏花。 注释如下: - 晴日西郊按物华,东风寒峭帽檐斜。 - 江梅已办调羹事,交割春光与杏花。 - 晴日:晴天。 - 按物华: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 东风:春风。 - 寒峭:形容风很冷。 - 帽檐斜:帽子上的装饰物倾斜。 - 江梅已办调羹事:比喻梅花已经盛开,可以像厨师调制美食一样。 - 交割:交接。 - 春光
注释: 朱门:红色的门,指富贵人家。 茅屋:用茅草搭成的屋子。 偶:偶然,碰巧。 为邻:作邻居。 北阮:北方人。 南阮:南方人。 那怜:哪里怜悯。 世态: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等社会现象。 却:转折连词。 梅花:比喻高洁的品格或坚强的意志。 无世态:不随世俗而变化。 世态: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等社会现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梅花自喻,寓意高洁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春月送人》是宋代诗人周端臣的作品之一,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诗句,传递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 第一句:“一湖春绿染初成,柳色东风二月晴。”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湖水被新长的柳绿染得色彩斑斓,而温暖的东风带来了二月的晴朗天气。这里的“春绿”不仅指自然的色彩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开始。 - 第二句:“燕子来时人却别,梨花虽好负清明
【注解】 烧香:指在寺庙里焚香礼拜;图:描绘。 内人烧香图:描写宫廷中妇女烧香礼拜的情景。 花底烧香深闭门:在花朵的掩映下烧香,把门关得紧紧的。 宫鸦:指乌鸦。黄昏:傍晚,天色将黑未黑的时刻。 君王:指皇帝。 虽不承恩却感恩:虽然没有得到皇帝宠爱,但内心感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宫中妇女烧香为题,通过写她们烧香的举止来表现她们的心情。全诗用笔简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诗的前两句
秋晚孤山 【注释】: 1.秋晚:深秋时节。 2.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岸,山上有亭台楼阁,风景宜人。 3.寒云:指秋天的乌云。 4.蘋花洲渚:指湖面上的苹花和洲岛。蘋(pín),草本植物,叶子扁平。 5.雁声秋:指大雁南飞的叫声。 6.处士:古代的一种闲散官职,此处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7.丹枫:红色的枫叶。 8.愁:忧愁。 【译文】: 深秋时节,山间夹杂着寒冷的白云,天色晚了也没有收起的迹象
注释: 谢人惠天花:谢人,指诗人自己;天花,天上的花,这里比喻珍贵的礼物。 花从天上落人间,北客来稀路阻难:天上的花儿落下,落到了人间;北方来的客人稀少,道路艰难险阻。 胜味忽惊藜苋腹,春风肠断五台山:美味的味道突然在藜菜、苋菜的肚子上感到,春风使人怀念五台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天花后所写,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首句“花从天上落人间,北客来稀路阻难”描绘了天上的花儿落下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