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
【注释】 漫成:随意写成。 锦鞯(jiān): 指装饰华丽的马鞍。 争跃:竞相奔驰。 大堤:即“长堤”,是护城河的外堤;也指代堤上,即城外的护城河外堤。 城东有客:城东,泛指城东一带。歌盆,古代的一种乐器。久,长久。 将春:迎春。 老台:指城楼,城楼上常有牡丹。 【赏析】 此诗写春天里,城中人骑马出游,欣赏美景。诗中描写的是城东的景色和城里人的赏花活动。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城中人赏花的情景
【注释】 夫人:这里指端午节的节妇。閤:通“阖”,关闭;封闭。端午帖子:端午节的祭神文书。五丝:指五色丝线(五彩的细丝,象征五方和五行)。通遗问:传达慰问之意。百草:指草木、百药。斗:较量。输赢:胜负。神印能袪恶:神印能驱逐恶灵。灵符解辟兵:灵符能消除兵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祝颂诗,作者以祝贺端午节为由,祝愿节妇平安无恙,并祈愿天下太平。 首句“夫人閤端午帖子”是说节日的妇女们紧闭门户
【注释】夫人:指端午节;閤:同“合”,通假字,意为贴。端午帖子:指端午节的帖子。故事顺时羞角黍:指按照节气顺序摆放五谷杂粮。旧仪乘节浴兰汤:古代习俗在端午节用香料沐浴。人间:人世间。凉麦:指夏收的小麦,泛指农作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端午节风俗。首二句说,依照节气次序摆上五谷杂粮,按传统习俗用香水洗沐,以迎接端午佳节。后二句写人们欢庆节日,田野里庄稼丰收
【注释】 皇后閤:宫廷。 端午(tiān w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楚粽”句: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纪念他而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祀。这里泛指粽子。雕盘:精美的盘子。九子香: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自尽时,其弟子怀着悲痛的心情,划船追到洞庭湖,不见其踪影,便把粽子投入江中以悼念他,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便把包着粽子的盘子叫做“雕盘”。 “彩丝”句:传说用彩丝系挂小物件可以避邪
【注释】 夫人:指贵妇人。 閤端午帖子:即端午节的帖子。 禁苑:皇宫的园圃。 天风:指天上的风,这里借指端午节的风。 火德:五行之一,属火,这里借指端午节。 结桃实:桃子成熟时,果实上长满了黑色的种子,称为“桃实”。 榴花:石榴花。 【赏析】 这首诗写端午节,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 首两句说,在宫中园林里度过一年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总领以下四句,说明节日气氛热烈。 三、四句说
注释:夫人阁里悬挂着端午节的帖子,延续生命的原因需要彩色的丝线,辟邪相向佩带着灵符,夏天调乐长生酒,每年在宫里为圣上祈福。
【解析】 1. “皇帝”三句:此句是说皇帝在端午节这天,颁布了嘉节令。“九霄”,这里指天空;“端辰”,指正午,即端午日。“命缕”,指皇帝下韶令;“灵符”,道教认为天帝有灵,可以传达命令。“粲”,同“灿”,“宝文”,指皇帝的诏书。“虞舜”,指古代圣王,相传他为政时,心正不偏,五弦之琴上奏南风,使民和乐而天下太平。 2. “无为”三句:此句写圣人虞舜,心正而不偏私,用五弦之琴演奏南风,使百姓和睦
我们来分析题目“皇后閤端午帖子”中的关键信息: 1. 皇后閤:这通常指的是皇宫的某部分,如内宫或皇后居住的区域。在这里,它可能是指宫中某个特定的地方,如内殿或后妃居所。 2. 端午帖子: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帖子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书,常用于官方场合,用以传达某种信息或命令。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端午帖子,用以表达祝福和纪念。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测题目所描述的场景是
注释:天家的赏赐,物品丰富,光彩照人。明月裁剪出歌扇,轻霞剪裁舞衣。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夫人閤端午帖子》一诗的首联。首联“天家饶物采,华节有光辉”两句赞美了宫中赏赐的物品丰富多彩,且这些物品都带有节日的气息和光彩。这体现了唐代皇室对于端午节的重视,也反映了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颔联“明月裁歌扇,轻霞剪舞衣。”则描绘了宫女们用明月和轻霞来制作歌扇和舞衣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注释】 ①皇后閤端午帖子:唐宋时,端午节有在宫中赐宴的习俗。皇后閤即内宫。 ②灵苗:指幼童,婴儿。三山药:相传神农氏采三株黄精以补人,因称“三山药”。 ③仙篆:指神仙所刻的符箓。六甲符:古代用六甲神名作符号,表示吉祥。 ④长秋洪算:指皇帝,洪算即大算。乾:天干之首。《史记·天官书》:“太一曰天根,其帝大丙,号曰云雨,为众水之本。” 【赏析】 诗写端午节的赐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