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注释: 1. 与君外形骸:意思是说与你在一起,我们不拘泥于世俗的礼节和形式。形骸,指形体、外貌。 2. 更自离言说:意思是说我们不再受到世俗言论的束缚和影响,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独立。离,摆脱,不受拘束。 3. 此聚虽难常: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的相聚很短暂,但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难以割舍。难常,难以经常相见。 4. 此意终不别:意思是说即使我们再难见面,但我们之间的心意始终不会改变。此意
注释: 大德二年,戊戌年正月梅始花。 老树冰霜晚,孤花天地心。——岁月渐晚,老树依然挺立在寒风中,孤独的花朵却独自绽放着它的魅力。 翛然怀远韵,相对意弥深。——我思念远方的朋友,我们相对而坐,彼此的心更加贴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梅花盛开的画面,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冰霜晚”和“孤花天地心”分别描绘了老树和梅花的特性,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己亥年重阳节的夜晚,我独自点燃灯火,独自饮酒。在思念乙未年的这一天,我陪伴余敬可,赵定庵,马宁卿,王叔文,以及两位道友登上芝山,停留在接仙亭。我们吃着蔬菜和水果,清谈至日落。如今这些道友都各奔天涯,而余敬可已经去世。 重阳节应当痛饮,对酒更生悲。 惆怅芝山梦中的相聚,生死都离别
【注释】 何人品小草,乃以鹰爪名。 鹰爪:比喻尖锐,形容竹屋的尖顶。 吾舌安用甘:我何必用甜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舌头。 且得吾眼明:况且我还有眼睛可以看世界。 【赏析】 《竹屋记》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春,当时作者已经六十岁,退居山阴故居之北,筑茅屋而居,自号“放翁”。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全诗文辞清丽,意蕴深远,表达了作者退隐后对人生
【注释】 离离:参差不齐的样子。生涧底:生长在山涧里。薇蕨:泛指野菜,这里指竹荪。敢:岂敢。雁行:行列整齐,比喻有秩序。羹:煮成的肉汤,这里指野菜汤。芳:芳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入山时是“五十五日”,出山时是“二十首”。他写这首绝句,大概是在离山后不久。全诗通过写采野菜的情景,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名利的情怀。 一、二句:“离离”二字写出了竹林茂密,参差不齐
【注释】: 东风抽灵芽:春天的东风催发了嫩芽。 厚土长黄玉:肥沃的土地孕育出黄玉。 我欲勤服食:我想要经常服用这种食物。 从此长辟谷:从今以后,我要长期不进食。 【译文】: 春风吹动大地,万物复苏,黄玉在土地里茁壮成长。 我想经常服用黄玉,从此要过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了。 【赏析】: 此篇是作者隐居山林后所作。诗中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并表达了自己想要长生不老的愿望。
注释: 余自从进入山林已经五十五天,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我始终无法摆脱这种痴心不改。事情还没有办完。 坐觉日月长,还疑宇宙隘。 坐感时光流逝,我还怀疑天地狭窄。 长啸出山来,如在太虚外。 大声长啸,仿佛从太虚幻境中走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记游诗。诗人自入山后五十五日,即于竹屋中“坐觉日月长,还疑宇宙隘。”感叹岁月之悠长,而对宇宙的狭小产生了疑惑。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接着
注释:我自从进入山林,已经整整五十五天了。我在竹屋中点上青灯,在山阴之地拄着拐杖,忘记了自己的痴痴傻傻。然而事情还是做不完,于是我就随意地写下来二十首诗,记录下我的想法。 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 我自欲学古人,参到无言处(参,即参禅的意思,此处指参悟、参究。此句意为我自己想学习古人的思想,但参悟得还不够深入)。 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 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 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
译文: 飞泉撞击着竹屋,悬崖上偶尔成坑。 信似泰山的泉水,我欲在崖坎铭刻。 注释: 1. 青灯:青色的灯笼,此处指读书用的油灯。 2. 杖屦:拄着拐杖和鞋。 3. 痴不了事矣:意谓无法做完这件事。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山中生活五十五日后所作。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山间清幽的画面,后两句抒发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诗句原文: 呜呜传素恨,渺渺起新愁。 台空凤已去,楚山千顷秋。 注释翻译: - 注释: 1. 呜呜传素恨:形容声音悲凄,表达了深深的哀怨和不满。 2. 渺渺起新愁:表示新的忧愁如雾般弥漫开来,增添了一份愁绪。 3. 台空凤已去:形容曾经的热闹不再,象征着事物的变迁或人事的离别。 4. 楚山千顷秋:描述了辽阔的楚山被秋天的色彩覆盖,增添了一种凄凉的美。 赏析: